别让媒体的宣传扼杀了慈善家援助的积极性
作者:同职时间:2025-05-04 04:29:24热度:0
导读:据新华社报道:青岛市崂山区东韩村村民王明殿,自1993年至今,共为740名学生捐钱捐物,价值累计达到100余万元,他的感人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先后获得了“感动青岛十佳人物”、“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据新华社报道:青岛市崂山区东韩村村民王明殿,自1993年至今,共为740名学生捐钱捐物,价值累计达到100余万元,他的感人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先后获得了“感动青岛十佳人物”、“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等40多个荣誉称号,随着王民殿的声名远播,各种各样的索捐就接踵而来从未间断,2007年以来已有138人上门索捐,最多的一天达到12人之多,最远的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
面对着形形色色上门索捐的人们,已经给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王明殿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无可否认,我们的社会确实需要象王明殿这样大爱无私的慈善家,他们的感人事迹也值得我们的媒体报道宣传。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当那些慈善家们的感人事迹一经有关媒体公开报道后,一方面那些慈善家的声誉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有所提高,一方面可以感召更多的人以他们作为榜样,伸出援助之手献出大爱之心,为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做贡献。但另外一方面,可能是我们的媒体记者们所没有考虑到的,那就是公开的报道给那些慈善家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报道称,自从王明殿的光荣事迹登了报纸上了电视后,五花八门的索捐行为从末间断过:一个家庭贫困的农民上门求助没拿到钱,就扯来一张席子,把自己裹在里面,横躺在慈善人士经营的饭店门前,逼人捐钱;有的困难人员,趁慈善人士的家属住院,到病床前吵闹,逼人捐钱;还有一们来自大连的妇女,在向王民殿索捐无望之后,守在王民殿的饭店门前声嘶力竭地哭喊着“王明殿,你这个骗子!没钱还上什么电视,还吹自己是什么慈善家?”面对这些近乎无理取闹式的索捐行为,对王明殿来说已经算是见多不怪了。最让王明殿深感无奈更觉惊恐的是,竟然有些胆大妄为之徒扛索要捐助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明目张胆地向王明殿叫嚣:“有人雇佣我们花5万元买你的一条腿,但我们看你是个善人,如果你给3万元出来,我们对付过去就算了……。”
好人很多时候都不能如愿以偿地得到应有的好报,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得到好报,似乎有点过于不切实际,毕竟大部分慈善人士们之所以好德施善并不是为了感恩图报的(那些依靠行善来沽名钓誉者另当别论)。为了能让那此慈善人士的日常生活不受太多的困扰和影响,我们的媒体记者们在报道有关慈善人士的光荣事迹时,如果能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的角度多为他们想想,尽量少透露或不透露他们的尊姓大名,以免给他们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我想他们是会心存感激的。
一味地高调宣传,有时候反而会弄巧成拙地扼杀了慈善家们对社会捐助的积极性。
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