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吟及论解
作者:恶俗时间:2025-04-18 22:38:12热度:0
导读:诗:四大皆空有,一梵精博深。二谛明法妙、五戒律心诚。六道明因果、三藏定假真。百魔归道统,万劫悟沙门。佛教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佛学以人的生理、心理为主轴,以五蕴说明世界构成,形成了几乎与现代认识相
诗:四大皆空有,一梵精博深。二谛明法妙、五戒律心诚。
六道明因果、三藏定假真。百魔归道统,万劫悟沙门。
佛教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佛学以人的生理、心理为主轴,以五蕴说明世界构成,形成了几乎与现代认识相近的认识论。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色是指的物质世界。受就是人通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人体器官,与外界接触后形成的感觉。想就是人利用感觉到的东西进行思维。行就是人通过思维对外界作出判断后的行动。识是思维和现实实践结合的理论结晶,是最高的思想产品。这一认识论,几乎乎合外界事物映入头脑,形成人的感觉、表象、思维、判断、形成理论的过程,它是与唯物认识论是十分相近的。它与唯物论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唯物认识论,认为有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佛学将色[客观世界]当作人的思维对象,看作由人产生的人化世界,它只是人认识的一部份。其实,从人化的世界来看,从人的角度看,没有人,没有人去描述世界,没有人认识改造世界,对于人和人类社会来说,独立于人的客观世界有什么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说,佛教哲学就十分正确。这就有十分探讨的必要。
我上面的一首小诗,想用一、二、三、四、五、六、百、万等数字来概括博大精深的佛教哲学,是根本不可能的。此诗只以佛教认定的世界构成和人世因果两方面说明人应修性,成为大智、大勇、明白、通达的人。
‘四大皆空有’,是佛学说明世界万物如何构成的的说法。这有几种解释。四大者,佛家的四大种也,是地、水、火、风的简称。佛学认为,四大种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这是与中国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说构成世界是一样的。不过佛学认为,在这四大种上,有一个统一的空,四大种由空所生。这与五行之上有道是一致的。对于空是什么,不同的佛教派别有不同的解释。一为梵、一为心、一为八方微尘。这里若四大空有的空字为形容词解,就是说四大种是没有的,是虚的。若这空字当着一种存在讲,佛学认为,这四大也是假有,不是真有,而只有更高的空、梵或心、法、佛等才是实有,才是本质。这是两种解释。另一种解释则空为八方微尘,四大种是由这种八方微尘产生的,四大种是属于空产生的有。这种解释与现代物理学十分相近。现代物理学认为世界万物由基本粒子、原子、分子构成,我取这种说法。因此,这佛教的四大空有的说法十分高明。
梵者及佛家所说的大梵天之称谓也。这是佛家的最高境界。它也是人们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梵在佛学中,可从不同角度解。它在器世间[色世界]中为空,在情世间中为心,在法世间为法。所以它可为佛学理论的总称和概括。它是无极、是真如[真理]因此博大精深。
谛者理也,四谛,是佛学认定的真理。佛学四谛为苦、集、灭、道,佛家认定情世间[尤其是人生]是苦难的历程。为什么人生多苦难,因为集[习]形成了种种烦恼。集[习]为苦之因,苦为集之果。因此人就要修性,从而得道,使烦恼消灭,走向天堂,走向极乐世界。二谛是四谛的简化。佛家将超世俗修道或存在的空称作真谛。随世俗而存在的真理或世俗存在皆为俗谛。真谛是讲的佛、梵、空、即出世间法的根本道理,是本质存在。俗谛是讲世间法中的一些规则和规律,佛家认为这些是假象存在。佛家说的空即色,色即空,是指的二者在世间有统一的本质,这是可相互转化的。这就是人人有佛性的根本所在。佛学又说,空非色,色非空,说明了本质和现象并非是一会事,二者还是有差别的。从万物统一性讲,万物为一源,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从万物差别性讲,世间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这两种说法都十分正确。佛学认为:‘空不离色,色不离空’说明了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法者佛理也。是大千世界的运动规律也,弄清了真俗二谛辩证统一的关系,本质与现象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个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即明白了大千世界万相之规律性,就能知法理之深妙。这就是二谛明法妙之意。
人为摆脱烦恼,就须修性成佛。五戒是修性之基,入佛之门。其为戒杀生、戒偷盗、戒淫邪、戒妄语、戒饮酒。在此基础上使人去贪、颠、痴三毒。以保证身业净、口业净、意业净。戒及约束也。戒律可使不诚心、不专一者变为诚心、专一。它与法律不同者,法以惩治戒其行,佛戒以佛律律其心。以便让人忏悔过错。
六道轮回,是佛学惩恶扬善的理论。这是更能使人信善的工具。佛家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定出六道。即天道、人道、牲畜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认为凡作善事者可入无色无欲的天道,作恶者就只能入地狱、成饿鬼,永世不得翻身。
三藏为佛家之宝,是佛学理论的总结。其为经藏、律藏、论藏。这是佛家法理的总结,是其判断是非的标准,所以说三藏定假真。
百魔是指外魔与内魔的总和。外魔是指造成社会各种邪恶和苦难的根源。内魔是指人身自我存在的贪、痴、颠、疑、妒、慢……等诸业障,以及由这些造成的无明[愚蠢]、邪心。归道统的意思是人必须通过学习佛法,提高智慧,战胜外界的各种灾难,使社会走向光明;同时战胜自己的愚蠢和邪心,让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这两点来说,佛法是改造世界和改造自我的强有力的力量。
佛学把事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定为成、住、坏、空。而把一个过程当作一小劫,三千小劫为一小千世界,三千小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三千大大千世界为一大劫。万劫者,是指万千住的反复,就是说经过无数艰难险阻。悟者就是悟出佛理。沙门者,为大智大勇的人。这里的意思是经过万千磨难的考验,经无数艰难险阻,成为大智大勇的人。
有人认为,佛教哲学是要人悲观厌世、不求上进,只求虚无解脱的。这当然是一种误解。佛教哲学,要人明白天人关系,使人能真正‘无物相、无人相、无我相’,从而无私、无畏,勇于竞取、大胆探索,以求超凡脱俗。佛教要求人不断克服自己的三毒,克服无明、邪心,不断增长智慧,以求度已度人,使人与物同等,使世界万物、世界之人平等。这些又岂是不求上进的人能做到的。佛学要求斗外魔以普渡众生,斗心魔使已成佛,使人不懈追求真理,以达到最高境界,无不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启迪世人的作用。另外佛学对于康德问题即科学抽象为什么会成为可能,有了萌牙的探讨。另外,佛学对根、境、处的划分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