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乍见标题有人会以为鄙人玩噱头,高考与中国足球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你倒好肥牛肥猪肉一锅烩,烧出个倒胃口的四不像来。实在对不起大家,拿高考与足球这两件一贯伤神伤身的事来说,也是无方,谁叫这两件倒霉的事
乍见标题有人会以为鄙人玩噱头,高考与中国足球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你倒好肥牛肥猪肉一锅烩,烧出个倒胃口的四不像来。实在对不起大家,拿高考与足球这两件一贯伤神伤身的事来说,也是无方,谁叫这两件倒霉的事情最近偏偏凑到了一块儿?先是中国足球冲击2010南非世界杯惨淡收场,几乎同时摧残中国青少年的高考又张榜公告,把高考制度的陈弊与中国足球的丑陋归纳到一起来言说鄙人并非吝惜笔墨,实是这两种可恶的东西大有放在一起煎烤蒸炸以噬国人的必要。
高考制度清朝以前叫“科举”,乃是入朝为官改变仕子命运的唯一途径,也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中国最早留洋的留学生们常在外吹嘘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如何如何,洋人中有懂中国事儿的立刻跳出来,说你们中国还有几样有名望的东西,“鼻烟壶、女人缠足、男人长辫、鸦片烟枪”。以上四种没有科举,但是科举制度下教育的国民的劣势立刻显现,留洋学生愤怒时摇头晃脑以诗书礼教或四书五经的八股宗义进行反驳,洋人哪懂得上始尧舜,先师孔孟,后世程朱,说急了一律拿枪炮以对,“老子不识字,只会造这玩意儿”。只习八股的中国栋梁哪敌得过坚船利炮,几十年工夫被视为蛮夷的洋人即把个大好河山轰击的支离破碎,科举的弊端在学以致用的现实主义面前一败涂地。痛定思痛,觉醒的中国人不断寻找强国之路,这其中走了不少弯路,走到今天总算是强大,至少没有洋人敢轻易到家门口耀武扬威口称“老子”。有人开始沾沾自喜,夜郎自大的毛病一来,就像最初留洋的学子们一般,鼓吹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来。于是足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之时便有中国人引经据典的说:“足球发源于中国”。
中国足球因为历史政治原因在当今世界足坛抛头露面的晚,不要紧,你是祖师级的人物,权当闭关修炼,出关就该拿出点祖师爷的威望。不料前几十年还勉强能用少林拳武当掌在亚洲糊弄糊弄,最近几年就越发的功力不济,连泰国这样的晚辈也敢在祖师爷脸上呱噪呱噪。最近的南非世界杯亚洲区外围赛,中国足球队竟然输的连裤衩都不剩,好像此刻没人再说足球的发祥地在某地某地,倒是各种谩骂指责诋毁的声音不绝于耳。球迷怪球员不尽力,球员怪教练搞分化,教练自然老江湖他拿出中国足协的挡箭牌,这一来所有的民怨铺天盖地涌向中国足协。足协官员们受气惯了,早备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一套说词,曰:后备力量不足。
后备力量不足确实是个很好的解释,但是不禁有人要问:“为什么后备力量不足?”,解释这个问题又不得不转换到应试教育的高考制度问题上来。中国的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说到底都是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教育是首当其冲的部门,政府的导向性自然是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政府提倡的经济挂帅是目前中国没有人可以否认的事实,那么今后能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择业对于每一个学子来说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高考作为择业的第一个台阶,迈向何处很有可能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于是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把高考比喻成一座独木桥,选择足球无疑选择了在独木桥下的河流中行进,水浅自然可以顺利达到彼岸,但就目前萎缩的足球市场而言,选择足球这条路等于选择了在深不见底的河水中漂流,漂到何方没有人可以遇见。很多年前就有人对高考制度提出了质疑,在中国没有考上大学基本上宣告你的人生将在水中漂流,至于能爬上岸获得成功的,有,但是少之又少,独木难行,大量没有挤过去的青年将来的路如何走?政府给出了许多答案,譬如工作后再深造,譬如职业教育,但是这条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走,尤其身无长技的普通学子在目前中国超高的失业率的情况下,要想走向成功这条路实在太难。为什么不在青年学子求学的初期就给他们别样的选择,学足球或者其它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足球作为一条分流高考的出路,在若干年前曾经轰轰烈烈过一回,但如今随着中国足球各级联赛的惨淡经营,以及国家队的成绩惨不忍睹终告一段落,足协的官员们把责任归咎于后备力量不足,责任挖到此处,后备力量不足的罪魁祸首其实还是在足协本身。记得看过一个经济学家的访谈节目,他提到足球、足球市场,他说:“任何市场都是在良性与恶性的环境下循环生存,拿足球来说,你的成绩出色,联赛推广的好,那么参与的人就多,获得的经济利益也越大,经济上有了支撑,你再把足球这块蛋糕做大,你的经济利益也随之增加,这就是良性循环的例子;反之,你成绩糟糕,联赛管理的不好,这项运动的参与者必然会被其它的运动所吸引过去,自此陷入恶性循环的漩涡直至消亡”。在联赛的管理上足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当联赛上座率上升时,总有这样那样的国家队国奥队比赛穿插进来,封闭训练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球队的主力被抽调,球赛的观赏性下降,足协甚至蛮横的暂停联赛为各种国家队比赛让路,踢足球的青年成了与高考学子一般的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请问这样的足球环境与市场如何能吸引广大的后备力量?反观足球水平高的国家,他们的联赛很少因为国队的比赛而暂停,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联赛才是一国足球发展的根本,谁输送给国家队人才?联赛。足协被问责到此,又会拿出体制的问题来搪塞,的确中国体育管理者为了头顶上的乌纱帽,必须牺牲掉很多利益,譬如各家俱乐部的利益,球迷的利益,官本位的中国特色这里不做展开,只说中国足协的官员们,作为泱泱大国第一运动的管理者,你们就不能坚持己见拿出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并实施下去,不要整天埋怨体制,体制的变革是靠行动,不是靠几句牢骚就可以说变就变。
高考结束,又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节,对中国足球的伤心刚刚过去,中国的很多家庭又会为子女的前途而揪心,假如中国的足球市场,中国的其它行业与市场能给独木桥上的青年一些选择的希望,那么他们还会如此忧心忡忡吗?足协的官员们,你们不仅仅是在为中国足球做贡献,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鄙人拿足球体制与高考制度结合论述并非有失偏颇的举动,因为在中国足球的问题上,有最多的人在关注在关心,或许这样的人群比高考尤甚之。中国正走在一个转折的路口,任一项体制改革都会对中国的发展进程作出改变,人在野不谈政治,足球可以说,或许在某些方面这是中国言论上最大的民主,在如此良好的契机下,我希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