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梦
作者:掉抢时间:2025-04-23 04:36:29热度:0
导读:中国地域广袤无垠,气象万千。在报晓公鸡状的中国版图,湛江位于公鸡下腹部,头枕华南千里之沃野,背靠西南绵延之山峦,濒临琼州海峡,粤、桂、琼三省海域在此交汇,西上北部湾,东注入南海,漫向浩瀚的汪洋。其间,
中国地域广袤无垠,气象万千。
在报晓公鸡状的中国版图,湛江位于公鸡下腹部,头枕华南千里之沃野,背靠西南绵延之山峦,濒临琼州海峡,粤、桂、琼三省海域在此交汇,西上北部湾,东注入南海,漫向浩瀚的汪洋。
其间,湛江外有硇洲岛为天然屏障,内有东海、南三两岛互为犄角,三岛抱守相牵,遥遥相对,形成水深浪静、湾宽海阔的港湾。可谓得天独厚,举世无双。
湛江港——历史注定她在这里诞生、蓬勃、兴旺。于是乎,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海港,上演了逐梦圆梦的历史活剧,生养于斯,奋斗于斯,我有幸见证南中国海一座大港已呼之欲出……
一、血与火的征服掠夺
坐拥优越的自然环境,湛江自古是外国帝国主义觊觎的目标。
1701年,航行在南中国海面的法兰西“安菲特理德”号货船遭遇台风,在风雨飘摇中搁浅南三岛,饥寒交迫的船员匍匐上岸后,顿时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一片片随风摇曳的椰子树、芭蕉林绵延,船只在水域宽阔的海湾穿梭,几只海鸥轻轻掠过水面。海口惊涛骇浪,湾内浪静风平,如梦如幻,宛若隔世,法国人惊得目瞪口呆。
于是,在等待拯救的六个月里,船员偷测水道,暗绘地图,谋划回国密献政府,将这天然港湾据为己有。法国人这个图谋延续了近200年,尽管期间中国换了康熙、雍正、乾隆、咸丰等八位皇帝,法国也结束君王专制,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由资本主义国家变成帝国主义列强,但对湛江的垂涎之心始终不死。
1898年3月11日,法国以“囤煤”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南省海面设立趸船之所”,然未等划界谈判,竟悍然派出战舰直入南三岛和海头讯(今霞山区),强行武装登陆。
这一野蛮暴行激发湛江人民的极大愤慨,一个历时20个月、声势浩大的抗法斗争从而爆发,震惊中外。
在法国的武力威迫下,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租界广州湾条约》,把当时遂溪、吴川两县的518平方公里陆地、1912平方公里水域,总称“广州湾”租借给法国,湛江从此沦为法帝殖民地。
矗立在湛江的法兰西“高卢雄鸡”无声地印证着那段历史的耻辱!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抢占湛江这个战略要地,日寇不管法国租借在先,出兵侵占了广州湾,湛江随之变为日军向南扩张的桥头堡。
直到抗战胜利,中华民国政府才从日本侵略军和法国殖民者手中接收广州湾,正式成立了省辖湛江市,湛江人民蒙受半个世纪的屈辱由此结束。
孙中山在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后,曾致力于对中国交通、港口的建设,在他所著的《建国方略》中,记载着关于建设南方新港的设想。据广东省解密档案文件显示,国民党政府曾将建造南方大港口的计划列入议事日程,行政院会同美国顾问专家,曾到湛江勘察海湾,编制了《湛江建港计划》,里面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施工计划。
由于内战,建设南方大港口成为孙中山未竟的夙愿,湛江建港划时代的惊叹号终究没有出现,法国殖民者和国民党留下的仅是一座锈迹斑斑、破烂不堪的栈桥码头。
半日潮水,涨落无言。
二、深水海湾没有长眠
1949年12月19日,湛江人民在建国的礼炮声中喜获新生。
立国之初,新政权接手的是一个数十年战乱不断、百孔千疮的乱摊子。大业初创,百废待兴,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刻不容缓,与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国家贸易往来也日渐频繁。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横亘其中。
1953年8月,一艘满载新中国急需物资的波兰货船,在途经台湾海峡时,被不断盘旋在上空的美国飞机胁迫,要求立即改变航向驶往台湾,满船物资因此落入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之手。
从8月至11月,台湾连续截击了希腊、芬兰、意大利、英国甚至美国的来华商船。美帝国主义叫嚣“封锁共产党中国港口”,妄图通过控制台湾海峡切断我国南北海运通道,从经济上扼杀年轻的中国。
与东欧及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就这样被截断,新中国的经济建设面临重重困难,要打破这个困境,最重要的就是在南方建设一个新的港口,打通一条从亚洲到东欧的经济生命线。
湛江,这座位于公鸡下腹部的最南端海滨城市,这个自古为外国列强垂涎的海运要道,这处当年被苏东坡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流放地,因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军事封锁而进入中央政府的视线。
1955年7月4日,值得湛江人民欢呼雀跃的日子。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交通部长章伯均提交的建设湛江新港的报告,兴建湛江港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周总理挥舞着左手反复强调:湛江港的建设必须由我们中国人自主设计,自主施工。
以交通部为主的湛江商港建设委员会迅速成立,清瘦的留美筑港专家谭真被钦点出任建港总工程师。这位筑港工程和航道专家后任交通部副部长,组织领导过裕溪口港、天津塘沽新港、上海港和青岛等老港的扩建和技术改造、长江口等航道治理研究工作,为中国港口建设和航道治理作出重大贡献。中央慧眼识才重用谭真,同时也掀开中国建港史上辉煌的一页。
1955年7月31日,一串炮竹声打破荒凉海滩的寂静,湛江港在一片欢呼声中破土动工。湛江人民以当家作主的精神,全力支援港口建设,动员了11000多民工,组织了1000多辆牛车和几百艘木船,热热闹闹地在自己这片热土上,开创着属于自己的新事业。
全国各地钢材、水泥、燃料、木材等物质源源不断地南下,拖轮、趸船、打桩机、起重机等大型机械陆陆续续进湛,由全国人民支持的湛江建港工程在紧张地筹备中……
但事情的进展远非建港申请报告那么顺利,具体落实过程中,许多困难是建设者们始料不及的。
辽东半岛。建设湛江港需要大连港支援技术工人,组织瞄准了门吊司机张仕超。小伙子新婚燕尔,女儿嗷嗷待哺,他舍不得温柔的妻子温暖的家。
当时中国地图上找不到湛江,领导找他谈话:去浙江工作吧,那边生活富足,吃鸡都比我们吃青菜便宜。“家属同意我就去”,张仕超喃喃地推托着。
可那时的思想工作力度很大,直做到家属那边去。
真正到达湛江之后,张仕超所看到的景象却是这些外来建设者们所没想到的。
“湛江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