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为何成为不可承受的“泰山”之重
作者:忽雷时间:2025-04-23 16:55:47热度:0
导读:传说创世的第六天,女娲就开始造人。开始,她每日用泥捏成一个个“人”,捏呀捏呀,女娲见进展太慢,就用树枝沾上泥浆,轻轻一抖,就变成了很多的“人”。于是,捏成的人就变成了“富人”,树枝抖成的人就变成了“穷
传说创世的第六天,女娲就开始造人。开始,她每日用泥捏成一个个“人”,捏呀捏呀,女娲见进展太慢,就用树枝沾上泥浆,轻轻一抖,就变成了很多的“人”。于是,捏成的人就变成了“富人”,树枝抖成的人就变成了“穷人”。
穷人是无辜的,只怪造物主弄“人”……
富人不会永远都是富人,穷人也不会永远都是穷人。再说,穷与富,有物质的,有精神的。富可敌国的会被说成穷的除了钱什么也没有了,一穷二白的,也会被人说成他拥有了整个世界。人,赤条条的来,光溜溜的去,都说钱不是万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就再生死之间,没钱却万万不能,生活中,吃饭要钱,看病要钱,上学要钱,在城市,屙屎拉尿都要钱,买车购房更要钱……
人,一生下来不一定都是富人,但可以仰仗父母的财富起码是有钱人家。成年了,因为家底好,钱滚钱,容易成为富人,最简单的,等父母死了,继承一笔财产也成为了富人。但如果一生下来就在贫困人家,因为底子薄,条件差,要创业成为富人要走很多路,如成长教育问题。当然,文盲也有成为富翁的,但毕竟少。偏偏穷苦家庭的父母认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前确实也是这样,考个大学,安排个工作,捧上金饭碗,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改变一生的命运而光宗耀祖。所以咂锅卖铁,打工拣破烂也要供儿女读书。看上去,读书就是穷苦人家孩子唯一的出路。尽管现实告诉人们:书中并无黄金屋,书中也无颜如玉。可是,读书求智,是每个人都应该享受的“权力”,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不同的是,富人的孩子读书衣食无忧,甚至开车住别墅,贫困人家的孩子虽然“陋室”尚明,但往往吃了上顿愁下顿。
人之初,性本善。面对贫穷,社会没有冷漠,各界纷纷伸出关爱的双手,帮助贫困人家战胜病魔,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大学之梦……有的人为慈善事业奋斗终生,不图回报,但求助人,默默无闻,可敬,可佩!但我们的慈善事业依旧非常的薄弱和不完善,爱的接力棒依旧需要人不断的参与与传承……特别在上学贵,治病难的今天,治不起病,上不起学,衣食有忧,老弱病残的人们依旧需要社会的资助。
古训: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父母亲说:做人要知恩图报;老师说:我们要有颗感恩的心。是的,我们要懂得感恩,感谢社会所有帮助你的人。社会需要感恩,一个民族不懂的感恩是悲哀的民族。近湖北襄樊的“感恩”事件闹的沸沸扬扬,说几个贫困大学生因为接受他人资助,没说谢谢,不懂感恩,取消其资助的资格……
佛曰:我捻花而笑,是因为救济苍生无数,心中却无牵挂。如果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又何必在乎别人说什么,有什么回报。慈善不是“施恩”,慈善就是一种不计回报和无私奉献的伟大事业。如果你的“施恩”是为了沽名钓誉和获得别人对你的顶礼膜拜,那么你的施舍就成了“嗟来之食”。这种行为就是欺世盗名。
贫穷是一种原罪,我们为什么要向贫穷赎罪。
一句谢谢,一纸感谢,并不能诠释感恩的真谛,感恩,是一个广义的话题,不是表现在对哪一个人身上,我们需要的感恩,是对命运的感恩,对社会的感恩,对父母的感恩,对朋友的感恩……虔诚如基督教徒饭前真心的祈祷,真诚如可以掏心以苍天可鉴。然而十年寒窗的贫困学子,尚无“涌泉”,以何来报“滴水”之恩?要人家把感恩挂在嘴上,为什么不让人家安心的读书,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创造更多的财富,资助社会上更多需要帮助的穷人,并让慈善的爱心代代传承。这才是慈善事业的真谛,也是受恩者“报恩”的最好方式。
感恩很重要,但理解弱者在感恩的“不能承受之重”也很重要,感恩一定要说出来吗?一句“谢谢”,让受恩者背负了真正“恩重如山”的负重,同是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毕业的时候别人全身心的投入社会,这些人却等着一个“重恩”来报,并因为没有把感恩的话出来,遭口诛舌伐,而背负太多的内疚。
中国一些富人,巴不得处处显富,生怕全世界的人不知道他钱多,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做了好事施了“恩”。穷人用得着显“贫”吗,用的着整天全世界嚷嚷,我贫穷,得到某某人的施舍资助吗?贫富差距本来就是社会的一种不公平,被暴“知恩不图报”,是不是侵犯了隐私,更不公平?
写到这里,心情很沉重:为什么一个感恩,成了不可承受的“泰山”之重?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感恩的心》吧:
我来自偶然 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喊我
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 我不能输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努力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
让我们用心去爱吧!让我们用心感恩吧!生活才会更美好,社会才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