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当我们告别生活的一切领域缩减为政治的年代后,新一轮的缩减正在进行。爱情缩减为性,友谊缩减为交际和公共关系,读书和思考缩减为看电视,文化缩减为大众传播媒介,一切精神价值都缩减成了实用价值和感官享受。我有
当我们告别生活的一切领域缩减为政治的年代后,新一轮的缩减正在进行。爱情缩减为性,友谊缩减为交际和公共关系,读书和思考缩减为看电视,文化缩减为大众传播媒介,一切精神价值都缩减成了实用价值和感官享受。我有时在想,我们这个时代怎么啦?我们的主流文化是什么?
我们早已没有了共产主义信仰,更不信什么空洞的的用数字编排的条条框框,我们信什么吗?套用一句时尚的话,我们到底“哈”什么?
我们最早是“哈”欧美,现在开始哈日,哈韩。“哈”欧美让我们知道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自由平等的思想,只是这“哈”日,“哈”韩,却让人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玩味。
有些人对年轻人哈日哈韩表示担忧,我说,让他们“哈”去吧,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哈”得越深,“哈”得越狂,“哈”得越多,“哈”来“哈”去,他们就会知道他们“哈”的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就是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
数百年前韩国和日本也曾“哈”过中,而且还“哈”得有声有色,“哈”得前赴后继,现在更是“哈”出了国门,“哈”向了世界。
我们对日本,更多的是仇恨,但仇恨之余,我们更应该反醒:为什么这小日本二战后能迅速崛起?
韩国是个美丽的国家。我几乎不看电视,但有一段时间却对其中几部韩国电影和电视剧情有独衷。我想,他们的影视作品之所以有观众,还是因为它们的主题比较轻松、活泼,它们的形式更加自然和贴近生活。文化应该归结到人文关怀和对人性的关注,不像打开中国的的电视频道,10个频道9个在演清宫大辩子戏。
所以,我们都应增加自身的修养,把自己做为一个容器,承载我们的传统文化。想到这,我突然就想起一个大导演,那就是李安导演。我非常喜欢他导演的电影。他特殊的文化背景注定他在电影舞台上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命。作为一个东方导演,他对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对人性细致入微的探究,使他能成功地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和儒雅诠释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把两个牛仔的爱情表现的那么唯美。《断背山》的成功是必然。大导演张艺谋也在极力地宣扬中国的文化,但他表现得就有些肤浅了,中国文化可不是靠小脚、不是靠大红灯笼,不是靠中国结,不是靠模特身上的旗袍,不是靠表现像秦始皇的强权就能够体现的。
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一个真理。
现在电视里、书店里正热销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王立群的《解读史记》,这说明我们正意识到我们文化的缺失。
在我们扬弃地“哈”别人文化的同时,还是别忘了“哈”自己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