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引发的扯淡
作者:贮木场时间:2025-05-04 07:51:39热度:0
导读:单位没洗手间,一般去马路之隔的政府机关方便。这一方便,就发现了区别。一楼的洗手间里面除了蹲式便池,四周空空如也,一张纸片也找不到。二楼的洗手间相对一楼来说,环境卫生都好一些,最主要的是,壁上有卷纸,很
单位没洗手间,一般去马路之隔的政府机关方便。这一方便,就发现了区别。一楼的洗手间里面除了蹲式便池,四周空空如也,一张纸片也找不到。二楼的洗手间相对一楼来说,环境卫生都好一些,最主要的是,壁上有卷纸,很大的一卷,纸是那种柔柔的软软的长长的,质地精细,手感极柔。另一幢的办公楼,洗手间里也放有卫生纸,但只是一般的刀切纸,手感有些粗糙,不如二楼政府办公楼的质量好。有总比没有好。
纳闷:难道政府部门还在乎这一点点卷纸的开支么?统一放上软软的卷纸不是很好吗?外地来办事的人,总有内急的时候,不说达到宾至如归,起码一卷纸能给人添一点温暖,少一丝尴尬。心情好,办事效率都高些。没见到哪个憋着一肚子气的人办事有多质量。再者,也给政府脸上贴金啊,一张纸片片,让达人念叨:瞧某某县,厕所都比俺们的强。
想起在日本时,无论走进哪个厕所,都会看到一侧的卷纸,静静地等你去扯。我甚至想:这个国度的人的手提包里,是不会塞放餐巾纸之类的神马吧,因为不需要。洗手间里有,餐厅里也有,都是免费提供。不像我们,包包里总会塞上一包纸手帕,以备不时之需。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帕纸也能难倒如厕者。
有一次,无意中发现,有人竟然把厕所里的卷纸取下来,塞进自己的包包里了!还一脸坦然的样子,好像那纸本来就属于她的。望着那个与我一起远渡重洋的女孩,那个来自省城的女孩。真是丢脸都丢到国外去了。幸亏没有日本人在场,日本人怎么看待这种行为?会社里提供食宿,每周会发放水果,面包,卷纸,甚至提供卫生巾,不够用还可以免费找生活委员索要,她为什么要从公园的厕所里拿呢?顺手牵羊已成习惯?
联想到这一点,我突然有点明白政府机关洗手间里为什么有的楼层有纸,有的楼层没有了。二楼属于机关重地,一般人不得入内,去方便的几乎都是“自家人”,素质及层次方面相对高些,不易发生顺手牵羊的事件。纸有多好就放多好。再者,那么一大卷,也没办法带走,那得需要多大的包啊,顶多扯几截了事。一楼的洗手间基本上是对外开放型,除了一楼的工作人员以外,还有许多附近的人使用。繁华地段,人流量大,小商小贩三教九流者有之。毕竟厕所在县城不是那种随处可见的场所,半小时找不到一个厕所是极正常的事。方便起来并不方便。即便好不容易找着一个了,卫生状况也是不堪入目,脏、乱、差,绿头苍蝇嗡嗡乱窜,再加上特殊气味,视觉嗅觉感觉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更郁闷的是,还总有一位老大妈或者老大爷的朝你伸出一只手:给钱。运气好的话,有可能得到一张质地粗劣的纸片片。真的实在搞不懂,那种无法落脚的巴掌大的厕所,居然还要收三角五角的钱钱。真是花钱找罪受,可不花吧,总不能活人让尿憋死?本以为这种现象只在咱们这种小县城才会有,有次在上海的城隍庙,居然也遇到这情况,只不过收费的变成了一青年女子。看来厕所不因城市的繁华大小而有所改观。纠结。
也或许一楼本来是放有卷纸的,只不过经常发生丢失现象,无奈之下,彻底取缔,变成了现在的“若方便,请自备手纸”状况。
写到这,想起前几年在北京故宫御花园的洗手间遇到的一件事。游人如织,很多人在排队。轮到我时,洗手间内走出一花白头发的老人,一个劲地:“すみません!”原来是一日本老人。我用半生不熟的日语问候她并斗胆交流了一下,才知她居然是为洗手间内冲水器不工作而抱歉。“来匆匆去冲冲”的醒目提示在很多洗手间内都可看到,又有多少人不用提醒便自觉执行?更有几人因为水龙头的罢工而满脸歉意?
无独有偶。去澡堂沐浴时,看到框框里堆放着很多蓝色红色的塑料拖鞋,众人理所当然地吸踏着进入内堂。正在为澡堂的人性化喝彩时,发现了小小的端倪:每个拖鞋的前方,无一例外少了一截,使本来优美的半圆弧线变成了平平的一刀切。脚趾头若太修长,都有可能踩到地面了。不会是老鼠啃的吧?我暗暗吃惊,忍不住问了下老板。“哦,是我们有意剪的,这样就不会有人带回家了。谁会带一个破拖鞋回家呢?”老板说,好像还为自己的杰作暗暗得意似的。
以前去酒店用餐,饭桌上都会放着扑克牌、烟灰缸什么的。等客的过程,大伙玩玩牌,抽抽烟,打发着无聊。再后来,有的酒店就不见了扑克牌,烟灰缸也没了,须向服务员讨要,她才会不情愿地递给你。纳闷酒店的小气,这点东西也舍不得提供。后来才知,原来是被拿怕了,扑克牌、烟灰缸总是玩失踪,光这一项,酒店每年就得额外支出一笔费用。
公共场所的服务完善,需要国人的大力支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若前人把树搬家里了,后人只能在烈日下暴晒雨淋了。又想起岐阜县各务原市图书馆,填上个人资料,领到一张借阅证,就可以随意在馆内看自己喜欢的书,一天看不完也没关系,在服务台登记一下,把书带回宿舍,啥时看完啥时还,不收取任何费用,免费对公众开放(包括我这个外国人)。图书馆有三层,每层三百平米的样子,有专供学生写字的长桌长椅,有休闲喝茶吸烟的场所,还有一个供幼儿玩耍的小乐园,墙体是厚厚的隔音玻璃。宽敞明亮的馆内静寂无声,干净整洁的书籍整齐分类排列,上到八十多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童,大家或站立,或坐在书架附近的条椅上,有的干脆坐在柔软的地毯上,低着头,安静地翻阅。如果说还听到一点什么声音的话,那就是翻书时纸张发出的轻微的呼吸。即便你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在那样一种环境下,也不得不收敛自己放肆的声音,换一种轻柔悄悄地加入。这或许就叫被同化吧。环境真的可以影响人。如果大家都把书带回家,不再返还,那馆内的书只会越来越少,直至空无。有幸去了一次本地县图书馆,几十平米的狭窄的空间,光线阴暗的需要开灯,少的可怜的破旧的书,潮湿腐旧的木架,办张借阅证,还需缴36元人民币,据说可以用一年。想想也不算贵哈,一年三百六十天,每天都看书的话,一天才需一毛钱。同样是县级图书馆,差别咋这么大咧?
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折射出一种现象。贪婪是人的劣根性,很多人都控制不了地贪点小便宜,其实那么一点小便宜,能改变生活什么呢?家里真的少那么一卷纸么,少那一双拖鞋么,少一副扑克牌就无法过日子了么?回头想想,这一切是多么的不值得。刘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大善大恶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