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暑期有幸随名师研修提高班学员一同赴东北师范大学进行研修学习,真是快事!短短的四天,听了五场专家教授的讲座,参观了一所学校,挺有收获,也颇有感想。对于教育,对于教育科研,以及教师、儿童,都将有一个重新的
暑期有幸随名师研修提高班学员一同赴东北师范大学进行研修学习,真是快事!短短的四天,听了五场专家教授的讲座,参观了一所学校,挺有收获,也颇有感想。对于教育,对于教育科研,以及教师、儿童,都将有一个重新的思考和定位。对于教育的本真,倒是的确令我反思和质疑。
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认为:“教育的本真是发现儿童、引领儿童、解放儿童。”我想,教育本该如此吧!教育是发现儿童,发现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开掘并激活儿童的潜能;教育是引领儿童,引领儿童从蒙昧走向智慧,从无知走向有为,从现实的此岸走向理想的彼岸。然而,教育又如何真正解放儿童呢?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不无感慨地说:“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让孩子怕上学了!”为什么教育让孩子怕进学校,怕进课堂,怕学习了呢?
其实,当今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身心。因为教育,儿童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泥土、花香、鸟鸣;因为教育,儿童失去了太多的梦想,似乎考分成绩才是日思夜想的唯一;因为教育儿童丧失了丰富的好奇心,似乎一切自有标准和规定;因为教育,儿童要坐在整齐划一的教室里,面对整齐划一的教材,要做整齐划一的作业,最好还要考出整齐划一的高分……在这个追求“整齐划一”,善于“强化训练”的中国特色教育里,教育又如何去解放儿童的身心,解放儿童的思想?肖川博士讲过这样一番话——“我们究竟根据什么将‘教育’与‘摧残’‘愚弄’‘欺骗’‘宰制’‘制裁’‘灌输’‘洗脑’‘戏弄’‘麻痹’‘蒙蔽’‘操纵’‘说教’‘束缚’‘宣传’‘禁锢’‘贬抑’‘奴役’‘戕害’‘蛊惑’和‘教唆’等等区分开来?而所有这些都可能貌似教育的面目和形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学校和课堂之中。”虽然,这番话有些危言耸听甚至夸大其词,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就是一种禁锢,一种奴役,因为它没有真正体现教育的本真——解放儿童!
此刻,想着那些暑假依然关在学校里的学生,依然关在各种补习班的孩子们。孩子们受奴役的又何止是身体的自由,更有思想的束缚,个性的压抑,创造性的受挫。我不知道,在这些孩子的心中,童年是什么颜色。但我知道,他们一定想走进四季,去寻找心中的童话;他们想去游泳,想去踢足球,想在草地上打滚儿;他们一定想与大自然对话,去探寻星空的秘密,然而此刻的他们甚至无法真正实现与教师、教材、同学的平等对话……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从心底发出一声呼唤:让教育解放儿童吧!
解放儿童,先从解放教师开始!教师要解放观念,解放心灵。
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可以扪心自问一下:素质教育口号喊了二十年,新课程实施近十年,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改变了多少?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到底进步了多少?很多时候,我们的观念简化成口号和文字,我们的实践是“穿着新鞋走着老路”,教育手段“换汤不换药”,学生负担“越减越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能解放观念,解放心灵,面对教改,我们教师常常患得患失、缩手缩脚,甚至不知所措,吃不透精神、转变不了观念,于是也就放不开脚步,至多只能“带着镣铐跳舞”。
教育是孕育美、生成美的地方。语文的隽永婉丽、意味深长,数学的条理清晰、思维律动,物理化学的科学趣味,历史地理的人文荟萃,政治的哲学理性……生活的空间有多么宽广,教育的空间也就同样的宽广。这里是心灵自由高翔的天空,这里是思想尽情展示的舞台,所以这里也是才智纵横驰骋的原野,这里更应是个性异彩纷呈的大地。自由的天地需要自由的心灵和思想。教育,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它需要心灵地自由参与,需要思想地大胆碰撞,需要智慧地平等交流,需要情感地积极投注。所以,作为教师要解放自己的观念,解放自己的心灵,在教育改革面前大胆地转变自己的角色: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由教材的实施者向教材的创生者转变;由“知识的传播者”向“智慧的激发者”转变;由学习“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我们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不是塑造人,而是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我们当本着“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以人为本”,把视线从课本、教参、分数、名次上转向学生,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文化视野。收拾起陈旧的老套的方法,收藏起那唯一评价的尺子——分数,收敛住苛刻的目光和严厉的表情,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创设一个探究学习的氛围,学生才有一片自由发展的天地。
解放儿童,要解放儿童的时间、空间,解放儿童的手、脑、心。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发出了解放儿童的号召:“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晴,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人社会里去取得更十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通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几十年过去了,先贤的号召依然振人发聩,发人深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响应号召,去真正解放儿童。解放儿童的空间,教室不是唯一的课堂,教材不是唯上的课本,自然、社会、生活是大课堂,那里还有更多耐读的教材;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要让作业、试卷、笔记占据儿童的游戏、交往、睡眠,不要用补课占据孩子的双休日、法定假;解放儿童的大脑,不要用记忆代替思考,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发散思维,不要用参考书束缚想象力;解放儿童的手,“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语)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提升;解放儿童的眼,引导儿童学会观察,学会捕捉细节、发现规律、探究方法、寻找快乐;解放儿童的嘴,在课堂上、活动中创设情境、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敢说、愿说、能说,会说。
解放儿童的教育是尊重的教育。“教育是生存的本能和自身的需求,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激活孩子自身的这种需求。”(史宁中语)教育需要尊重儿童受教育的本能,尊重儿童的自身需求,尊重儿童的不同个性,尊重的身心特点,所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