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灯》读后感
作者:显举时间:2025-04-22 19:23:23热度:0
导读:《大地之灯》是七堇年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小说讲述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出生的两个少年非同于常人的成长历程。《大地之灯》给我的感觉就是那贯穿整本书的厚重、沧桑感。小说中既有藏区的神秘,年少的青春悸动,
《大地之灯》是七堇年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小说讲述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出生的两个少年非同于常人的成长历程。《大地之灯》给我的感觉就是那贯穿整本书的厚重、沧桑感。小说中既有藏区的神秘,年少的青春悸动,还有冰天雪地的北方农场中身临其境的知青岁月……北大教授、评论家陈晓明认为,作品中体现的成熟不像19岁人写的,“虽然作者几乎是模仿着安妮宝贝写的,但也有着自己的风格,她对成长与磨难、感恩与责任把握得非常好。”评论家白烨认为这部作品脱离了80后孩子的生活局限,有超越作者本身年龄的体验和精神。也有人评价《大地之灯》是严肃文学的隔代继承。而我只是想写下《大地之灯》带给我的思考,想知道我们该以何种姿态拿着这盏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灯。
一、生命之莲
且让我们以一夜的苦茗,诉说半生的沧桑,我们都是执著而无悔的一群,以飘零作归宿。
——简桢《四月裂帛》
在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看了《大地之灯》。书的封面我很是喜欢,纯白的底色,由无数羽翼簇成的简约的莲花悄然绽放于纸上,那样的静默,它干净、素雅而又深刻。莲花的形象很是符合《大地之灯》的内容和意境。莲花在《大地之灯》中是一个重要的象征,象征着信仰,象征着善美。《大地之灯》中多次提到莲花,讲的故事也如莲花至清至净。
文中是这样道来——
“印度教金刚乘的经书以及教义在民间经过反复嬗变,产生一个流传:每一具人身血肉中都有数个“轮室”,以莲花为形沿着椎骨排列,从尾处一直抵达头顶。一旦花瓣被砍碎,花根被劈开,整个莲花便分崩离析,失去精血与生命。也就是说,灵魂所依托的肉体宣告破碎消亡的时候,灵魂就需要寻找新的载体。”
“所以卡桑,你要记住。我们的肉体永远都只不过是一朵莲花,它会毁灭。但是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的灵魂才能在佛的抚度之下,获得永生。”
这是卡桑的爷爷用生命诠释的真谛,犹如绽放在圣域的青莲,是孑然的默诵者。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生命当如莲花。即使生活永远残缺和黑暗,生命永远苍白脆弱,我们也决不放弃自我扶正,决不放弃追求心灵的净化。
二、善美的灵魂
生命就是这样始终充满幻觉。始终有希望。也始终无望。
安妮宝贝——《莲花》
《大地之灯》以主人公成长的伤痛揭示了这样的主题:善美、忏悔和救赎。小说用西藏这样一个大多数人好奇却也陌生的地方引出了一个沉重悲伤地故事,连接了几个善良而敏感的生命。
卡桑是小说里一个干净的灵魂,带着高原雪莲一般的灵魂。她倔强坚强的生活在高原那片洁净的土地上,面对遥远的上青仑卓草原以及绵延的雪山,十岁的卡桑想起了长眠于路上的阿爸阿妈。为了挽救两匹濒临死亡的马,他们毅然返回,静默在雪山之上,回到了神圣的远方。身为天葬师的爷爷,是每一个飞向天堂的灵魂的最后的见证者,但后来,爷爷也躺在天葬台上,以一种婴儿的最原始的方式离开了卡桑,“质本洁来还洁去”。爷爷是卡桑幼年的启蒙者,他经常对卡桑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肉体不过是一朵自生自灭的莲花”,这是除了晋美外,爷爷留给卡桑所有的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卡桑将这句话铭记于心,成为一种不灭的信念。在爷爷离开之后许多孤独荒凉的寒夜,牧羊犬晋美是她唯一忠诚可靠的伙伴,但晋美为了保护卡桑与雪豹殊死搏斗,终于眼睛再也没有睁开。晋美是勇敢的、忠心的,它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回归了那圣洁的高原
简生出生后被父母抛弃,寄养在乡下,后被母亲接回大城市。亲情的缺失与城乡的背景差异使他的成长脱离轨道,少年时,他一直是不快乐的。而淮的出现,应是一道光,她给他鼓励,给他关怀。在和母亲那段不快乐的时光了,淮是他内心地依靠。在母亲因受贿案件自杀后,淮更是成了他生命中唯一的寄托,她亦是耐心陪伴他,走过了那一段痛苦的日子。可能是由于简生缺乏母爱,对母亲的失望而对淮有恋母情结,也可能是在淮多年的陪伴下而爱上了她,但淮终归是简生在以后多年岁月里不能忘记的一个灵魂之结。淮是可贵的,善良的,而简生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女子,他的妻子辛和是知性的,包容的。他们共同走过大学时代,相敬如宾。辛和是聪明的,她一直以来都是明白着简生的,简生并未将爱真正地给过她,离她很远,她只站在门口,永远也进不去。但她又是那样地爱着简生,淮生病后,面对简生可能要永远的离开,她亦如此坦然的放开,沉默的包容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淮离开后,简生回到北京,正值除夕,下着雪。
他打电话给辛和,说道:“我是否可以回家”。
辛和说:“我一直都在等你归来”。
这样的一句话,足以让所有人感动,大爱无言,这是辛和给我们最好的诠释,触动了我们心灵的最深处。张爱玲曾说:“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
而卡桑和简生,他们两个好似注定要走到一起。简生和辛和在藏地高原艺术写生时,遇到了卡桑,他们收养了卡桑,他们的联系也由此开始。他们都是在成长过程中欠缺的,一直伴随着内心的阴影,艰苦地进行自我扶正与探索。卡桑在这里得到了来自简生和辛和的爱护和关心,而在学校她也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叶蓝,卡桑与叶蓝的感情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在书不曾写到的往后,她们都将会是双方唯一的支持。是啊,他们之间,只有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
卡桑,简生,淮,辛和,叶蓝,他们让我们看见了静美的莲花一样的生命,端然而孤独的成长,却用善美的灵魂照亮了我们心中的灯。
三、轮回
因为有了轮回,我们原先微薄短暂的生命有了希望,今生难了的夙愿,可以寄望于下世。
——安意如
“只有在路上,生命才值得尊敬”,这是卡桑的信念,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生命中有无数的关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次次奔赴。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这样说:“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几十年的人生,迂回再迂回,从未停止,许多人走过了大江南北,走过了春夏秋冬,仍不敢懈怠脚步。即使在静下来的时候,也不曾忘记自己还在路上。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