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涨150倍的胃癌化疗费会让多少患者堕入深渊?
作者:梅屏时间:2025-04-23 16:32:52热度:0
导读:20年前,胃癌化疗费每人次平均100元,如今涨到15050元,虽然诊断精度提高了,化疗的副作用减轻了,但胃癌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昨天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20年前,胃癌化疗费每人次平均100元,如今涨到15050元,虽然诊断精度提高了,化疗的副作用减轻了,但胃癌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昨天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教授在南京医科大学作了一场题为“关于医学技术发展的价值思考”的报告,严厉抨击当前医疗高消费。(11月05日扬子晚报)。
这条新闻多少人有强烈的共鸣?多少人有切身的体会?这是给那种在中国看病不难也不贵言论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笔者查了一下有关的资料,199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是1522.79元,农民人平纯收入是629.79元。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了5000元,达到5153元。也就是说20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1倍,农民人平纯收入才增长了8倍。但是胃癌的化疗费20年涨150倍。真的让人不敢想象,让人心胆俱寒!它会让多少患者堕入无底的深渊?
其实,20年间,象这样成百倍增长的医药费何止胃癌的化疗费?几乎是所有病种的医疗费都是几十倍,几百倍的增长。以往,看一个感冒,几元钱就足够了,现存,没有个几百元是出不了医院的,有的甚至是花了上千元还看不好。更让人感到憋气的是:现在的医生看病是根本不和病人交流,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已经被医生抛到了九霄云外。不管什么病,医生是头都不抬,只用鼻子嗯一声,就刷刷地开单了,让你去做检验。一个小小的头痛也要让你做核磁共振,一个偶尔的腹痛,就让你做彩超。
前些时笔者因发生点意外,到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那一天,同一个手术室里还有一位病人,痛得是大汗淋漓,呻吟不止。但是,做手术的医生、护士却是若无其事地谈笑风生,让人心里非常不适。笔者的一位朋友几年前突然患上了头痛,自述脑壳中的血管象要爆炸一样。为此,他不仅跑遍本地的各个医院,也跑遍了省城的一些大医院。但是,每到一家医院,医生都不是仔细的询问病情,认真地听其倾诉,切实地与其交流,而是把这一切都交给冰冷的机器去完成。致使他钱花了不少,路跑了不少,但病因至今还查不出来,病情也越来越严重。直到前不久找到一位老中医,在给他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进行心理疏导,病情这才有了好转!
而笔者一个小手术,住了9天院,手术费只用了300元,但是,各种让人看不懂、弄不清的费用却多达3000多元。与笔者同病房的一位农民患者,在病情稍稍转弯之后,就因为承担不起医疗费而急着出院了,让人心痛!
是的,医院不是纯粹的福利机构,它也有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医生和护士也要发工资和奖金。所以追求收入,追逐利润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医院又毕竟是有着财政支持的、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是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紧密相联的单位。医院的每项收费影响着群众的生活,医生的每个举动都关系到患者的感受。在收入和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适当上调医疗费人们也是理解的。但是,这个上调应该有一定的幅度限制,有一定的杠杠约束。就是不能超过人民群众收入增长的幅度,不能超过物价上涨的总体水平。否则,收入增长象眉毛,医疗费上涨象胡子,群众怎么承受得了?医院与企业又有何区别?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医疗费上涨的同时,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能否同步上升?能否摒弃见病不风人的作法?把那些好的作法恢复起来,发扬光大?真正象一些医院所提出的那样:视病人如亲人,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有一句话是:医者父母心,患者不要求医者都有父母心,但是,有兄弟心、姐妹情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