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是洪水猛兽吗
作者:严两时间:2025-05-04 15:01:17热度:0
导读:前不久,周小姐被网民们通过“人肉搜索”曝光在前男友——埋葬她的人面前,她被捅死了!惨剧震惊了网民,震惊了她所在学校的那些自诩要伸张正义的校友们。有报道说,很多人为她送行,到她出事地反省缅怀,如此等等。
前不久,周小姐被网民们通过“人肉搜索”曝光在前男友——埋葬她的人面前,她被捅死了!惨剧震惊了网民,震惊了她所在学校的那些自诩要伸张正义的校友们。有报道说,很多人为她送行,到她出事地反省缅怀,如此等等。“有识之士们开始思索:人肉思索合理吗?如何才能避免伤及无辜呢?尤其是,怎么样才能不再出现为虎作伥的悲剧呢?
由此引发了关于人肉搜索的利弊之论,争论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有趣的很,也的确令人深思。
我敢肯定,争论者们,几乎都可以算是忧患意识的代表者,只不过,你是代表权贵们忧心被搜出曝光的忧患呢,还是真的为国家民族的大业而忧患呢——至少是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的起码的平民意识及觉悟?应该都有。所以,作为一个公民,应该保持情形的认识,理智地看待这一现象。当然,有些时候,真理掌握在谁的手里还真是不好说:有时是少数人,有时是偏激论调有理。还是就事论事好些。
其实,更多的忧心者是步入了一个因噎废食的心理误区:有些是必要的思考,有些是杞人忧天,有些是皇帝生不出儿子怨太监——埋怨错了对象。
问题就是出在自己身上,这一点至少要占到90%,不要自欺欺人地盲目地抱怨“人肉搜索”,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子,它只是工具而已,关键是谁来用它,用它做什么!
先看看何为人肉搜索?有资料介绍:“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显然,解答者是极度推崇搜索的,我们姑且拿来用用而已。
我们都知道比尔盖茨,知道马云丁磊,这都是与网络有关的。中国的移动经济在传统互联网阶段,我们是落后于西方国家至少十年的,这种在科技进步时代的迟缓和犹疑使我们的国民经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因此而丧失了一次极佳的经济浪潮的世界机遇。不过,2000年后直至现在,我们的先行者们大胆地趟出了路子,使网络经济呈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势头,十分可喜,尤其是在移动经济时代的成果尤其令人欣喜。可以说,网络正在改变中国的文化甚至媒体导向。它在担负迅速而广泛传播信息任务的同时也在挑战着中国主流媒体的思维方式。网络对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一个彻底的颠覆,这是一个进步,毋庸置疑。
我们已经学会了珍惜。
我认为,网络的繁荣,自然要催生诸如人肉搜索这样的社会现象,这是一种社会进化的必然,没啥大惊小怪的。不过,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使用上的肆无忌惮,就难免会泥沙俱下,殃及池鱼,从大的社会进程而言,这种伤害乃至代价其实是必然的,或者说是必须的,只不过,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伤痛的现实性——近在眼前,所见所闻所感吗,这种误伤或者伤害就显得分外沉重。不过,切不可因噎废食,不能因为青霉素注射死了人就停用了,这样做才是真的对社会进程的伤害,才是真的巨大损失。人肉搜索本身没有错,关键是你用它来做什么。
这一点上,我赞同人肉搜索的正面意义,如网络中某网民所说:“人肉搜索是近几年来冒出的网络新型武器,大家已不感陌生,因为在侵犯个人隐私和伸张正义上的一些争议,引发广泛讨论。而人肉搜索在很多事件中发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开始在反腐败方面小试牛刀,初露锋芒,使得贪官胆寒、网民鼓舞,是为民间反腐力量的一记重槌。”
显然,我赞成的人肉搜索的正面意义在于对贪官污吏的“搜索”上,这方面,我以为,即使一时搞错了,也不用担心,高官们自有媒体会开足机器为其正名的,那样一来,他这样的“暂时的非贪官”不是更扬名了吗?有何损失呢?
这样说,是否偏激呢?我以为非也。因为能腐败的群体是当之无愧的强势团队,他们对社会及公众的伤害是无法以个别现象来敷衍的,对他们采取种种手段进行约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国体政体乃至民性民权的需要,是一个执政党在选择亲民还是疏民的一个晴雨表。或许有局外人士例如某个土耳其卡塔尔之类洋博士会自然表示疑问:这是一种自发手段,不是政府授意的监督行为。不错,诚然。这的确是民间的,自发的,但是很可贵的,说明民意还是很有希望有活力,一旦到了诸事不问的程度,就是哀大莫过于心死的糟糕境界了,完蛋了耶。
选择某个外人来作为参照物,是因为国内的事情已是昭然若揭了,我们哪里来的监督呢?明面上,有司法、堂皇的不行的,有反贪局,有纪委,请问有何作为呢?多少年了,抓了几个小卒呢?稍大些的如果不是自己蹦出来,谁奈之何呢?刚刚落马的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某,是如何落网的?不是正规监督审查而来的,我们没有“廉政公署”,那是被江南第一烂尾楼案子牵出来的!
这些贪官污吏们的案子这么隐蔽和难以察觉吗?诺大的司法监督体系竟然无可奈何,或说找不出蛛丝马迹,很搞笑,是吧?其实,并非人肉搜索就是那么神奇的武器,也绝非这些热情的网民就是如此技艺高绝的福尔摩斯,非也,你不去作为,自然比不了那些或多或少的关注之人有收获了。就这么简单。
看看例子:是最近的事。
安徽亳州是曹操故里,该地的特警支队支队长白玉岭,在当地可谓臭名昭著,但人们是敢怒而不敢言。他在三家色情浴场有固定房间,长期免费在“自己的房间“里”检阅小姐“……这些人的丑事基本雷同,其表现的外部案子特征也大同小异,可是,执法部门就是视而不见,甚至是宽容纵容。
不多废话了,只提一下他的几个奇怪现象:其一,恣肆妄为不加收敛而常年无事。其二,他充当色情服务场所的保护伞,其本身就成了地地道道的黑社会,岂料他竟然是《南方都市报》明文报道的打黑英雄。其三,他屡告不倒,照样横行无忌。他强奸了两名少女,并致使一人怀孕,受害者们通过举报、起诉等途径讨公道,其中一人甚至上访至安徽省公安厅,而安徽省公安厅做了批示,有趣的是最后这两起事件均不了了之。亳州市纪委接到很多关于白玉岭的举报信,纪委查出了一小部分,“但后来领导没有让继续查”(此例子部分借鉴有关网友资料)。
其三,他最后是栽在了“小姐们“的联名告发上。尽管此次案发,事后当地官员极力否认“被小姐联名告发”之说(因为这太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