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有位老干部,过去身居要职,“拜”者颇多,离休后“拜”者越来越少,现病榻之上,除其子女再也无人“拜”了。他说:“从前拜我者拜我之权,拜我之‘余热’,如今‘余热’散尽也就‘凉’了。”“凉”虽非杀害性利器,
有位老干部,过去身居要职,“拜”者颇多,离休后“拜”者越来越少,现病榻之上,除其子女再也无人“拜”了。他说:“从前拜我者拜我之权,拜我之‘余热’,如今‘余热’散尽也就‘凉’了。”
“凉”虽非杀害性利器,但也“闪”人够呛。古时南唐后主李煜可谓“热”与“凉”的典范。论地位当过一国之君,够“热”的。可他“热中不思凉也”,政事不修,纵情享乐,国亡,谓为宋所俘,封违命侯,过了三年囚犯般屈辱生活,终被宋太宗用毒害死,留下了“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亡国之音”,真乃“凉”到底儿。
“热”与“凉”,道出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然而,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弃“热”择“凉”的:《水浒传》中的浪子燕青,随宋江受“招安”,北破辽兵,南征方腊,“大功”告成之日却“缴纳官诰”,“退居山野,为一闲人。”东晋陶渊明因不满时政辞官永不复任,并著有《桃花源诗并记》,《木兰诗》中花木兰女饰男装,替父从军赢得“壮士”之美,帝封尚书郎,她辞而不做,“愿驰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究其实,浪子燕青是怕“功名不到头”,“反害了卿卿性命”而弃“热”择“凉”的,陶渊明是鄙弃官场昏暗而以“凉”为“热”的,花木兰是安邪定国功成隐退而以“凉”为“荣”的。“热”怕“凉”的古人也有之,时下也有之。日前,笔者翻阅1988年《小小说》,看到《奇异保险》中的厂长,为了摆脱前任的“凉”,作梦对保险公司业务员说:“能给职务保险吗?”职务保险乃无稽之谈。可某些“公仆”过惯了“众星捧月”的“热”日子,不希望“降温”和“凉”下去的大有人在。怕“凉”的原因种种,笔者不能一一述说。但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言,“凉”是自然的。一个为党兢兢业业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解甲”之后,既使门前“凉”了,心必然是热的。因为他们有功于人民,官能当得民也能做得。官还是从民中“来”的吗?无民何为官也,大可不必凄凄然。此外,各级党组织应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这些“凉”了的老同志。切莫“佛面”一没,连该给的“香火”也断了。国家规定的“条款”不要被“土政策”所取代。这也是解决“凉”的关键。
当然,我们也要从老同志“热”与“凉”中,辨别那些“以势交者,势倾则绝”的“溜派”、拍派”、屁虫”之类的人物。我们的新同志也要“热中思凉也”,要以凉的面孔识人、为人、交人。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