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纷纷扰扰的话题,唇枪舌剑,各执一词,谁也不怕谁,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每当我们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想得多了,心境就坦然了几分,公平、公正也就增添了几分。下面我就几个方面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讨论指正。一
纷纷扰扰的话题,唇枪舌剑,各执一词,谁也不怕谁,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每当我们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想得多了,心境就坦然了几分,公平、公正也就增添了几分。
下面我就几个方面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讨论指正。
一、往来电报多本身不是一件好事
电报是干什么的?是前线指挥员与中央军委之间请示工作、交付任务和交流思想的一种传递方式。我认为:具有独立工作和军事头脑的指挥员是不必过多的请示工作的。自己在军委总战略目标之下,运筹自己的战事即可。过多请示工作是无主见、无自信、多依赖、不成熟的表现,只有在自己弄不明白如何行动的前提下或大的战事才有的行为举措。
粟迷和林迷总爱强调粟裕、林彪与军委往来电报数量之多来比较刘陈邓电报之少,用以突出林粟的优秀,我看未必。林粟非常出色,但依我看独立性不足。辽沈、平津战役电报往来之多是因为林彪看不清战略目标,只是一味的强调战术问题,来来往往,一方申辩,一方催促,最终在罗刘的坚定信念下,林彪完成了辽沈的使命。而平津战役的关键则是如何完好的保护城市资源,发展经济建设问题,不属于纯军事问题。林彪不是经济专家,毛泽东非常清楚这一点,他必须指导林彪,也有必要督促林彪看清这一点,可林彪完成的似乎仍是不尽人意。
粟裕呢?由于职务的问题,由于经验的问题,更由于资历的问题,直接自作主张是不可能的,无论对错,他必须请示。更何况他有许多新的创意。从粟裕真实的两让司令和所谓的一让元帅看(其实没有的事:真实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粟裕解放战争的巨大功劳,高层有意调整粟裕的军衔,但各种因素综合到一起,粟裕都不能成为元帅,也只好是大将了。因为评帅不是单纯的评战功,也不是单纯的评谁是最能打仗的人,更不是单纯的评价谁是真正的军事家问题,而是对军队功勋卓著的人给予的一种综合性的荣誉和待遇的肯定。),以及历史留下的真实记载看(粟裕曾推荐刘邓、陈邓、林指挥某一战场任务),粟裕的“让”必有他的谦虚品格,也有他对自己战场能力的准确定位,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吧!
因此,我认为电报往来的“多”不能成为战场指挥员能力最佳的充分条件。
二、从林粟刘指挥陈赓看能力认可
关于林粟刘谁的军事能力强问题,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陈赓大将接受林粟刘指挥的真实历史看,是有可比度的。
陈赓是中共一代名将,他声威显赫,色彩传奇,令人钦佩。在与林粟刘的合作中均有光彩于人世。
但其在跟随刘征战时,对刘尊敬有加,无论是战役策划、战役部署等都没有什么异议,足见“智仁”的统一。刘信任陈,陈更依赖于刘师长(陈赓在南下发给军委的电报同时也发给刘邓)。在与林彪南下征战合作的时候,林陈二人战略战役问题碰撞了几次思想的火花。毛虽然各有支持,但陈赓意见的全面、透彻、深远非常明显,林也暴露了宏观战略问题的不足,至少可以得出林在单独军事指挥上,战略狭隘肯定是有的。在这一点上刘粟要比林清醒。
至于陈赓与粟裕的合作,目前没有查到陈赓对粟裕战役部署的什么问题。虽流传了陈赓对粟裕的赞扬之语,那不过是荒诞之人喜爱的人物外传罢了,实不可信。
三、陈毅眼中的彭林刘粟陈
陈毅是泱泱中华的一代战将,可谓军中统帅。军事虽非一流,但他的大智大勇世间能有几人。在陈毅的眼里,彭林刘是一个人物,粟裕、陈赓也是一个人物。
陈毅曾在给中央的电报中称:“二十年来,我党培养的军事家并不多,粟裕、陈赓是其中的佼佼者,几可与彭林刘比肩。这是我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可见,陈毅文中谈到的几个人肯定是军事上见长的,这是真实的历史,也是客观的事实。这足以说明,在陈毅的意识里,粟裕和陈赓已经日臻成熟,能够挑起大梁了,越来越具有彭林刘的风范了。
四、毛泽东眼中的彭林刘粟
毛泽东是中国的神。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亦或是在文学上也会令历史名家汗颜。他的恢弘大气,他的胸怀胆略,他的乐观理想,世间罕见。
在他眼里:
林彪是一个娃娃,是一个能人,是一个可以倚重的人。在毛林合作的一生中,毛曾至少九次与林观点不一。但毛丝毫不减对林的器重,依旧简拔林彪,但毛对林彪才能评价的话不多。在毛眼里,林彪永远是一个有能力,堪重用,不成熟的娃儿。历史也真实的证明了这一点,折戟黄沙就是有力的佐证。至于林彪参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和换将换兵的事没有材料考证,纯属无稽之谈。相反,刘伯承被苏联称为军事家的事却有资料考证。
彭是一员勇将,更是一员悍将。彭的性格决定了无畏、狭隘、偏激与悲剧,彭的品质定格了他的高尚、无私、坦诚、直爽。彭虽然不善于合作,但那是有思想的结果。毛彭一生磕磕绊绊,但关键时刻彭都在为毛出力。“唯我彭大将军”可不是简单的说辞,而是活生生的历史。
刘是常胜将军,世称儒将,其实是勇儒合璧。刘早期为勇将、悍将,后来在参谋工作中演化了他的“智”。毛刘虽有所谓的嫌隙,但毛重用刘是肯定的。毛一生六次赞美刘的杰出,是中共将帅中的佼佼者。毛早期不得志时曾建议刘接替自己的位置,长征中恢复刘总参谋长职务,抗战中129师师长,,还有挺进大别山,哪一次不是重用。刘在军界地位之高可谓与朱毛平起平坐(一句党内孙武可不那么简单的,泰斗级人物),不过廉颇老矣,加上志向淡定,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
粟裕是后起之秀,有思想,也有胆略。他的“斗胆直陈”早已经成为佳话,他的决战74师,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说明了粟裕浑身都是胆,他的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更是豪气干云,简直和刘伯承一样,胆大包天(歼灭整三师,挺进大别山)。毛对粟的逐步认可,擢升重用,无不体现了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淮海战役第一功,攻台主帅、援朝人选,大将之首就足以说明问题。在毛的眼里,除了林一只独秀之外,如今又多了一个粟郞。
纵观毛一生对彭林刘粟的态度,虽然优劣皆存,但对每一个人能力的认知是肯定的,对每一个人的器重是充分的,尤其对林粟这两个后生,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五、彭林眼中的刘粟
彭林都是一代战神,成绩之高无人堪比,或者说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只有刘粟或可堪比。在彭林的眼中,刘也许不是能者,亦或是天生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