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七子:七种死法解构电影背后的艺术
作者:凤楼龙阙时间:2025-04-28 05:55:51热度:0
导读:昨晚,2013年8月5日星期一,时至深夜23点13分,我终于看完了由于仁泰执导的《忠烈杨家将》这部电影。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当属,神级的帅哥型男大组合,越看越沸腾。所以这部电影绝对适合热血男女观看,男的可
昨晚,2013年8月5日星期一,时至深夜23点13分,我终于看完了由于仁泰执导的《忠烈杨家将》这部电影。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当属,神级的帅哥型男大组合,越看越沸腾。所以这部电影绝对适合热血男女观看,男的可以在这部电影里畅想自己的英雄梦,女的可以在这部电影里一亲再亲型男帅哥的芳泽……各取所需,实在不能不说这部电影应属精品。
说完了客套话,那么接下来我们说些实在的。在我看来,它算是中国近年来少有的好电影,特别相对于古装战争片的电影市场这一块来看的话。而能与其媲美的,也就只有近几年的吴宇森的那部《赤壁》。
在《忠烈杨家将》这部电影里,可观可取的地方颇多,而最值得我赞颂的——应该是宏观场面的调控、唯美场景的拿捏以及古色古香的中国韵味。
比如在金沙滩对战的场面里,观看的人完全能够感受到千军万马的大气以及周围环境的压抑气氛,在我看来很大努力得益于特技效果的使用。
另外,在唯美场景的把握度上,于仁泰导演相当表现出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浪漫情怀。试看,在设计每一个兄弟不同的死法这个问题上,导演完全表现出一种艺术者应有的姿势,让观众沉湎在一场情与景相遇的泪潮之中。待会,我会深入探究这个问题。
接下来就是古色古香的中国韵味,很多古装电影都遭过不少网友的吐糟,主要原因在于私自篡改了由古自今的文化内涵,比如华仔主演的《见龙卸甲》就是其一。在此我先不论编剧、导演的创意如何如何,我只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文化能够从古代流传到今天都恒久不变,就肯定有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我在看《忠烈杨家将》的时候,我看见了很浓厚的忠君爱国思想,我看见了很深厚的兄弟情义,我看见了电影之外的中国古文化沉淀其中……
当然,《忠烈杨家将》的优点还有很多很多,但在此我就不一一多叙了,现在回到我今晚的主题——用死别来诠释兄弟的情义,用后现代手法来表现唯美的浪漫。
所以,接下来我跟大家一起探究的是,杨家七子的悲壮结局——怎么个“死”法。
大哥杨延平(郑伊健饰):No2死!死得最悲壮!
可以说,郑伊健饰演了杨延平的角色是最合适不过的。因为如果你是“伊粉”的话,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他七八十年代所引领过的古惑仔电影潮流——陈浩南系列。因为我们都曾有过陈浩南一样热血的青春。所以在电影《忠烈杨家将》里,“打死不离亲兄弟”的豪气犹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霸气不减当年……但最为我欣赏并不是这些,而是那颗经历了热血青春的风风雨雨后的淡定与成熟的心。不错,一颗淡定与成熟的心。
从郑伊健饰演陈浩南系列的古惑仔电影角色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狂妄不羁,到后来《九龙冰室》、《天行者》的回归,再到今时今日的《忠烈杨家将》,我几乎看到了一个男人的蜕变,一个从冲动向稳重过渡的成熟男人的蜕变。
所以在这一次的《忠烈杨家将》中担任大哥杨延平的角色,舍郑伊健之外还有谁有这样气场能够Hold得住呢?
所以在把守峡谷第一关的时候,甚至事先在获知“七子去六子回”的预言底下,他依旧义无反顾地横在了所有弟弟的面前。在那时,他就是一座山;在那时,他就是天;在那时,他就是地……他要用他的脊梁来拯救亲情的可贵。在这里,我分明看到了经典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影子……
可惜的是,最后他还是倒下了,倒在了尸横遍野的血泊里。但我知道,我永远地知道,他并没有倒下,因为他用他的尊严支起了一个字,这个字的学名为——家。
二哥杨延定(于波饰):No3死!死得最窝囊!
在杨家七子里面,最令我感到遗憾与可惜的,则是于波饰演的二哥杨延定。因为从头到尾,导演给予他发展的空间并不大,所以在二哥注定一死的结局上,我几乎大骂出口:如此英雄,竟落得被马蹄践踏的下场。那种情形,简直惨不忍睹。
然而,我也深深喜欢上这个人物,喜欢他鲁莽、冲动背后所营造出来《水浒传》中英雄豪杰的气氛,喜欢他“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那种慷慨赴义……在这里,我看到了两千年前的一位刺客,我听见了那位刺客临走前所吟诵的那首诗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叫勇敢。
所以尽管在二哥的最后,导演设定得很窝囊,但在我看来,一点也不窝囊,因为我看见了一种情义——生死与共。
三弟杨延安(周渝民饰):No5死!死得最冤枉!
影片的开始,我对于三弟杨延安这个角色相当陌生。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演员什么时候突变出来的啊?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啊?
等到我查百度的时候才蓦然发现,惊呆了:他居然是我心目中的男神,《流星花园》中的F4花泽类。看到他在《忠烈杨家将》中造型的时候,开始我还有点不相信,于是又去查看了仔仔的个人百度之后我才确定无疑。完了之后,我沉默了几分钟,然后再次大骂出口,狂喷于仁泰导演:好端端的一个花美男,就这样被糟蹋了。
口干之后,也觉得吐槽差不多了,我才慢慢地冷静下来。接着,我试着慢慢揣摩三弟杨延安这个角色:原来导演设制出这么一个沧桑的造型是有他另一番涵义的。因为三弟这个角色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很淡定、很沉默的人,所以他擅长的并不是大开大合的刀与枪,而是蓄势待发的弓箭。
所以在三弟的结局里,我欣赏了一次古代与现代交融的唯美表现手法:在寂寥无人的草原上,两国神级的弓箭手相遇了。于是,在影片中他们用的是弓箭,但我却看到了左轮手枪的另类内涵。特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你知道三弟最后一箭是怎么发出的吗?我来告诉你吧,那时候三弟的手上只剩下最后一支箭了,而敌方神箭手的手上还有很多箭,所以在这个情况底下,导演充分运用了吴宇森式的暴力美学,三弟一箭射出,然后一个转身故意中敌方的箭,紧接着一手拔出,再来一个滚爬翻身,如此一来,就来到了敌手的面前,恰好手中的弓箭正对着敌人的脸蛋。于是乎,一声嚎叫之外,箭出人亡。
终于,报了老爸的一箭之仇(前提提要,他老爸之所以受伤,很大程度归功于这位辽国神射手)。
大喇叭的,你爷爷的,你终于死了!
可惜,这个时候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正当三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