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而不爱,还是不要了
作者:仲裁时间:2025-04-28 14:53:22热度:0
导读:读《长恨歌》,说到当年明皇对杨妃“三千宠爱在一身”,我总是失笑。宠则宠矣,哪里是爱?金屋藏娇,百依百顺,言听计从,把这些做足了,便是爱吗?如果爱,为什么他会听任婉转蛾眉马前死?难道作为掌握生杀予夺大权
读《长恨歌》,说到当年明皇对杨妃“三千宠爱在一身”,我总是失笑。
宠则宠矣,哪里是爱?
金屋藏娇,百依百顺,言听计从,把这些做足了,便是爱吗?
如果爱,为什么他会听任婉转蛾眉马前死?难道作为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一国之君,真的无能到连一个自己心爱的女人都救不了?不是不是,是不愿,再宠再宠的一个宠物,值得他用江山来换吗?爱一个人,是要她幸福的,也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怎么肯要她去死,而且堂皇地为他的错误去死?
爱的最基本前提是平等,被宠的女人,已经注定得不到真爱,因为宠,本身就被置于一个玩物的地位。
宠而不爱,何尝不是女人的悲哀?
然而,宠而不爱,又岂止是男女之间。
中国人仿佛天生就只会宠,不会爱。
天下父母,对孩子呵护备至,要星星摘星星,要月亮摘月亮,把这些都做足了,就是爱吗?
他们只是被“宠”坏的一代而已。真正的爱,是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搏击风浪的翅膀、真诚与良心、学会自爱与爱人。
宠而不爱,何尝不是亲子之教的悲哀?
世界上的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时刻产生联系,产生各种关系。社会人之间的宠,往往产生在上下级之间。某人是上级的宠儿,是红人,人们便也高看一眼。但要说上级宠他便是爱他,恐怕谁也不信。树倒的时候,猢狲照样散;利益冲突的时候,照样翻脸无情。好在人们心里都有数,宠而不爱,在这里不曾将宠爱二字模糊。
被宠的那个,时不时要被耳提面命,少不得学着曲意逢迎,又何尝不是悲哀呢。
不难发现,“宠”,都是发生在不平等的关系中,人类拳养动物,宠爱动物,因为动物是弱者,人类有权支配它的命运;男人宠爱女人,因为女人是弱势,封建时代的男女关系,更加有附属的含义;父母宠爱子女,因为子女弱小,他们以为自己有权铺设子女的人生之路;官僚拳养宠臣,因为他们有权有势,他们以为可以自由地利用和掌控他人。
动物对子机的命运终难觉醒,它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和人类一样可贵,因为它们无法抗争。
女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爱,然而如果男女都意识到不到彼此平等的位置,爱终将难寻觅芳踪。
父母爱子女本为天性,然而没有个性平等的现代意识,以宠为爱,善必仿真。
人类关系错综复杂,等级森严必然延生官僚作风,缺乏民主平等意识,必然出现媚上欺下。
一个呼唤和谐的时代,是一个人人应当具备平等意识的时代。
知道我们并不比动物高贵。。
知道男女彼此并非附属,而是相爱的个体。
知道孩子有他自己的意志,我们要像尊准自己一样尊重幼小的他们。
知道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有选择自己的命运。
宠而不爱,还是不要了。
不受宠于人,也不宠溺他人。
要爱,深深爱,懂爱,学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