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等、靠、要”是三个很形象的形容动词,最先起源于改革开放前对一些贫穷地方的人和发展方式的形容。现在也常用来对于一些比较贫穷又不思进取的地方的人们的比喻。在我看来,虽然人们用了“等、靠、要”这么一个词来
“等、靠、要”是三个很形象的形容动词,最先起源于改革开放前对一些贫穷地方的人和发展方式的形容。现在也常用来对于一些比较贫穷又不思进取的地方的人们的比喻。
在我看来,虽然人们用了“等、靠、要”这么一个词来形容,是想表达一个贬义的意思,但是,结合现实中的一些事情来看,这似乎是对他们的一个褒义词。最起码,他们实施了这个词中“要”的这个动作,为自身作了最基本的努力——在合适的时间,找正确的人要求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在哪里可以得到,知道在什么时候可以得到)。
反观我们现在的很多工作者,他们连“等、靠、要”这个贬义词中的“要”这个动作都给它去掉了,只剩下了“等和靠”:等着谁、谁、谁给我提供什么资料;靠谁、谁、谁给我做好什么准备。单凭这“等和靠”,那工作真是好做:什么都不用管,有那谁、谁、谁在前面挡着呢;任务没完成,出了问题就直奔责任人——那谁、谁、谁没给我提供资料,那谁、谁、谁没给我做好准备!
为什么“等、靠”能大行其道呢?因为“等、靠”者往往能找到非常“合理”的理由,使“等、靠”变成了一个“伪正义”的命题,没人来追究“等、靠”者的责任。更因为有很多领导也是依“等、靠”来行事,失了“等、靠”这两个法宝,就会使自己少了很多屏障,责任一旦追究起来,大家都不好过。
其实有时候,他们不想“要”吗?不是,他们连“要”也不会。“要”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要完成“要”这个动作,还得做到以下几点:
1、有目的,得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结果!
2、有计划,得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
3、有目标,得知道自己该找谁“要”!
4、有办法,得知道自己该怎么“要”!
5、有纪律,得对自己要的这个动作过程中的各项内容进行确认。
6、有对策,得知道当出现意外时该怎么补救!
将“要”这个动作结合到我们的工作中,就衍生出了我们的“**工作展开计划”,在这个展开计划中,我们将目的、计划、目标、办法、纪律一一明示,理出工作中的各项内容间的前后关系。根据展开计划,按其中理出的各项内容间的前后关系,要来自己需要的东西,完成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就很好的完成了“要”这个动作。
在我们的工作中,一定要将“等、靠、要”这个贬义词一分为二,变成“等、靠”和“要”两个词,并通过“要”这个过程的实施,把一个贬义词变为一个褒义词。
乞丐“要”是为了生存,我们“要”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乞丐如果不“要”,可能会饿死或冻死。我们要想着,我们不“要”,我们的任务会完不成,我们会失去我们的工作,失去我们生活的来源。到时候我们也只能去为了生存而“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