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槌法鼓烟霞外,万里德声天地间
作者:世语时间:2025-05-07 10:34:28热度:0
导读:消灾寺,原名萧台寺,位于陕西省凤县,坐落于古凤州豆积山,始建于唐代。豆积山奇石突兀,山势俊俏,有大小石猴,惟妙惟肖。东瞧“蛟龙下岩,观旭日东升,举首入水”;西望“猛虎卧地,看夕阳西下,起身归洞”,神似
消灾寺,原名萧台寺,位于陕西省凤县,坐落于古凤州豆积山,始建于唐代。豆积山奇石突兀,山势俊俏,有大小石猴,惟妙惟肖。东瞧“蛟龙下岩,观旭日东升,举首入水”;西望“猛虎卧地,看夕阳西下,起身归洞”,神似左青龙右白虎。故人们常说凤州乃藏龙卧虎之地。因唐玄宗李隆基曾在此祈福消灾而闻名,消灾寺历代香火旺盛,影响深远,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为把“水韵江南,七彩凤县”的旅游名片刷得更响,凤县县委县政府以大秦岭文化的挖掘和开发为抓手。以此突出凤县旅游产业的人文底蕴、文化内涵和思想品位。消灾寺海内外征联活动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纵观此次征联活动,觉得有如下特点。
热度。号称“大秦岭会客厅”的凤县虽然是个山区小县,但却闻名全国。这里有独一无二的秦岭山水,有亚洲最高的音乐喷泉,有魅力独具的羌族风情,有堡子梁上的人造星星,有国内唯一的县级旅游专列,更有许多风景秀丽、人文厚重的旅游景点。就地域特点来说,热力四射。此次征联活动启事以经发布,便是应者如潮,所有作者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从2010年12月11日开始,到2011年2月28日截稿,历时近三个月,共征集到1237人、上万副楹联作品,作者遍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香港、澳大利亚等地;职业几乎囊括各行各业;内容覆盖所有景点。虽然时间短,但速度快,数量足,成效大,热情高。
尺度。“公正、公平、公开”使我们评联一贯坚持的原则,这个尺度,要求评委作为操守严格遵循,不会因为是名家就网开一面,不会因为是本地作者就囫囵过去。在严格如一的尺度下,分景点归类审阅,经初评、复评、中评、公示、终评等5个环节,从立意、切题、联律等方面反复推敲,逐步缩小范围,前后共审阅4次,最后确定了39副获奖入围作品。并在网上公示,及时听取联友的意见,在公示中去掉一副有硬伤的入围作品(系宝鸡作者)。作品质量是取舍的唯一标准。经主组委会同意,取消了以往每位作者只入选一副作品的做法,楹联名家张绍斌、董汝河、杜向明、张志强、雷银喜等都有几副佳作获奖。真是可喜可贺。最终确定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30名。圆满完成了评审工作。
高度。征联伊始,我们就和主办方协商,高点定位。作为旅游名胜景点悬挂的对联,要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做到形神兼备,神采飞扬。绝对不能成为时过境迁的应景之作。所以在启事中对联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力求短联,以便利于记诵、传播、书写、刻挂。在评选中质量定取舍。从获奖作品看,这个定位基本达到了。福慧桥一联:“莫着急过桥,想想前程,先把辛酸放下;看当头是岸,开开笑口,便将福慧修来。”看似家常话语,随口道来,却写得行云流水,不留痕迹;而且饱含人生哲理,使人警醒,过目不忘。铁棋亭一联:“进退难知,退时正作进时想;输赢不定,赢局当从输局来。”与上一联有异曲同工之妙。把一种人生体验和感悟借“棋”发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此类作品在获奖联中俯拾皆是。
亮度。一副好联必有亮点。也就是要有吸引读者眼球的点睛之笔。这个“联眼”犹如龙之眼睛,一经点化,便灵光闪现,腾挪多姿。显现出十分诱人的光彩。鼓楼一联:“流韵翔风,几槌法鼓烟霞外;青山答响,万里德声天地间。”其中的“德声”一词点活全联,把佛家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精神内涵,附着在苍茫烟霞外的鼓声中,顿使人禅入心脑,耳目一新。而“万里德声天地间”的博大、宽仁,给人足以想象的思维空间而骋怀驰目。又如药王殿一联:“仁心济世,青囊满贮千金爱;宝鼎泛烟,紫气尽飘百草香。”“青囊贮爱”一句就点出了药王悬壶济世,仁爱天下的高尚襟怀。其中一个“贮”字画龙点睛,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使整句顿时光华四射。而上下联前后分句间的联脉也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写得绵密从容,无懈可击。
深度。文学作品内涵意蕴的深浅,完全取决于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修养学识。对联自然概莫能外。意蕴深厚的对联不是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也不是一张平面的画,一览无余。好的作品应该是看似平常,却令人回味;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厚。如咀橄榄,如听天籁,如沐春风,如观苍穹,有说不出美妙。空门一联就是这样好作品。“据灵秀苍山,寺可狐疑西竺;庇往来珠履,佛如凤集南岐。”佛教教义认为世界一切都是空的,“空门”借指佛教。作者正起反收,技巧上首先高人一筹。选用“灵”字,妥帖至极。佛家称灵鹫山为灵山,佛祖居处,也泛指仙山。“灵秀”二字,一为神韵,一为景致,高度概括豆积之特征。“狐疑”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十分微妙。因“灵秀”而使游客恍如到到了西竺佛国。“珠履”一词原指有谋略的门客。唐武元衡《送裴戡行军》诗:“珠履三千醉不欢,玉人犹苦夜冰寒。”在这里借指来往的游人、香客。“西竺”即天竺印度,佛教圣地。宋苏轼诗《书黁公诗后》云:“皆云似达摩,隻履还西竺。”“凤集”,群凤聚集。比喻贤才聚会。《艺文类聚》卷二六引晋傅咸《申怀赋》:“穆穆清禁,济济羣英,鸞翔凤集,羽仪上京。”作为吉祥之鸟的凤凰与佛祖渊源深厚,宝鸡又是凤鸣九天之地。“凤翔”、“凤州”、“饮凤池”、“落凤坡”、“凤女楼”等等许多地名与凤有关。《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足以为证。传说上古时,神鸟凤凰由周原(现在凤翔岐山一带)飞往秦岭山中、嘉陵江畔,嬉戏留恋与此地美妙景致,而且召唤人们在这里休养生息,这就是凤县来历。“凤集”正好暗合了这些典故。一箭三雕,恰如其分。岐山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诗?大雅?緜》有“率西水滸,至于岐下。”从地理位置看,岐山在渭水北,凤县在渭水南。豆积山正好与“南岐山”隔江想望。凤县如同岐山一样,文化历史积淀也十分厚重。通篇来看上联先表特征,“灵秀”二字,特征尽出。“狐疑”以西天圣境衬托消灾寺,其自然之真切,环境之清幽和盘托出。下联一个“庇”暗合赐福消灾、有求必应的大众心理。至高无上佛祖对此也趋之如骛,“凤集”鸾翔,佛且如此,何况人乎?“南岐”紧扣古凤州之历史与消灾寺之地理特征,巧用典故,其境界的高远和含蕴的深厚不言而喻。可谓借风扬帆,顺水推舟,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果,作为一副短联,实属难得。上联重在自然环境,生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