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说起“玉”,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如果是女子,可能身上就佩戴着玉手镯、玉坠子什么的玉器,传说可以养颜避邪。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玉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所以到处都是玉石商店。高价玉、假玉,都随处可
说起“玉”,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如果是女子,可能身上就佩戴着玉手镯、玉坠子什么的玉器,传说可以养颜避邪。
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玉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所以到处都是玉石商店。高价玉、假玉,都随处可见,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了。
有句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
黄金可以有含量、重量作价格标准。但玉就不好说了,不一定是越大越值钱。虽然也有鉴定的标准,但标准涉及的方面太多,太复杂,所以玉的鉴定难度,比黄金和宝石都要大。
其实,玉跟宝石一样,也就是一块石头而已。只是由于这块“石头”是由特殊的成分构成的,这才稀罕起来罢了。
如果你仔细到玉石店去看看,就会发现外形和份量都差不多的两件玉器,价格却天差地别。这一件几千元、万元,另外一件却高达几十万元。一般人很难看出其中的差别。
先来说说两个关于“玉”的故事:
其一: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的妃子生了个女儿,按照传统习惯,在她周岁那天,要在她周围摆满各式各样的东西,看她抓哪样。一般认为,抓到哪样以后就跟哪样结下不解之缘了,甚至是终生之缘了。小公主一把抓了块长条形的白玉,而且抓住了就不松手。因此,秦穆公就给她取名为弄玉。
(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公主”这名称就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东周天子为了笼络诸侯,常常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诸侯,由于路途遥远,天子一般不出席女儿的婚礼。把主持婚礼的事,就拜托给了诸侯。春秋时期的诸侯称为“公”,就是说,周天子女儿的婚礼,由诸侯“某公”来主持。久而久之,以后就把周天子和诸侯的女儿都称为“公主”了。但到了西汉以后,只有皇帝的姐妹和女儿才能称为“公主”。)
秦穆公见女儿这么喜欢这块玉,就让匠人把玉雕琢成了乐器“玉笙”。弄玉长到15岁,出落得丽色照人,亭亭玉立,人见人爱,还喜欢吹玉笙,吹得很是婉转动听。附近诸侯知道后,都纷纷前来求婚。但是就算秦穆公答应了的,弄玉也不答应。
秦穆公着急了,就问弄玉:“这么多诸侯王的公子你怎么都看不上呢?”
弄玉回答说:“我梦见了一个翩翩公子,玉树临风,也吹得一口好笙,能召凤引凰。他才是我的如意郎君。如果不是他,我宁愿终生不嫁!”
秦穆公问:“那你说的这人叫什么名字呀?家住何方?”
弄玉说:“此人名叫箫史,家住华山之巅。”
秦穆公爱女心切,只好顺着她。派了个大臣到华山上去寻访。
数月后,将一年轻人带回来了。
穆公一看,果然像女儿说的一样,长得眉清目秀,举止不凡。
穆公问他:“你叫什么名字?能吹奏什么乐器?”
年轻人回答:“我叫箫史,会吹箫。”
穆公一听,名字倒是对上了,但会吹奏的乐器对不上呀,就让大臣先让他住下再说。
穆公把女儿叫来,跟她说:“你说的叫箫史的小子我倒是给你找来了,长相倒是跟你说的差不多,名字也对,就是他会吹的不是笙,而是箫,可能不是女儿要找的人。”
弄玉说:“笙和箫本来就是同一类乐器,演奏的方法基本都是一样的。应该就是此人。”
穆公说:“那好,我明天让他演奏听一听。女儿在帘子后面看看,如果满意就摇动一下帘子。”
第二天,大臣按照穆公的安排,让箫史演奏。
箫史不慌不忙拿出玉箫演奏起来。
按照书里的说法就是:“一奏清风来,二奏彩云聚,三奏双鹤舞,四奏百鸟朝,五奏凤凰临。”
直接把秦国的君臣们都看呆了,听呆了。以至于弄玉摇珠帘的声音楞是没听见。
后来,自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恩爱异常。
数年后的某一天,当夫妻两正在演奏时,忽然见到有一只紫色的凤和一条赤色的龙降落到他们居住地的墙上。
箫史对弄玉说:“该到走的时候了。”
于是,箫史乘龙,弄玉驾凤,直上云天,成仙西去了。
这也就是“乘龙快婿”一说的来源。
其二:2005年8月,我在四川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的隧道施工工地上,有一次发现从洞子里挖出了绿色的石头,总量有好几吨,起码能用10吨大卡车装一车。我急忙打电话叫来了几个同事,他们一下车,就看见面前绿油油的一大堆石头,立即兴奋地欢呼起来:“发财了!”随即用皮卡车拉回去一车。
在同一个电站施工的葛洲坝施工局的人看到了,问我们从哪儿弄来的?我们想到反正石头有那么多,要“发财”就大家发财吧,不是有“共同致富”这一说吗?就告诉了他们。他们带上撬棍、大锤等工具就去了。两个小时后,也从那地方拉来了一车。
第二天,我们再去时,在那隧道里打钻的工人问我们要那东西干嘛?我们说是玉。他们一听,都大笑起来。说:“如果是玉,那还能轮到你们?我们早就拉走发财去了,还在这干什么活呀?那是一种绿色的石头,不是玉。”
后来,我将那“绿色的石头”拿给一个矿业大学选矿专业毕业的工程师看,他说:“这石头里含有铜的成分,所以就变绿了。如果这些石头不被挖出来,再埋藏个几万、几十万年的,也许能变成玉。现在没什么价值。”
我们一听,顿时泄了气,将那些“玉”,一股脑儿都倒在了山脚下。可是半个月后,再去时,居然还是被人拉走了。
后来,我跟一个搞雕刻的朋友说起此事。他说:“虽然那些石头不是玉,但也是有一定加工价值的石头。如果能拿来做雕刻用的石料,也是不错的。”只可惜我们一听不是玉,都扔了,一块都没有留下来。
玉,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被人类使用了。此时的玉,基本都作为刀、箭头、针具等工具使用。
到夏、商朝时,已经很少见到再用玉做工具了,主要用作礼器。到周朝时,主要用作器皿和佩饰。由于玉稀少而且加工困难,所以基本都是天子贵族及诸侯王族使用。秦汉至隋唐,玉器一直是皇公贵族的专有装饰用品。是权力、地位、尊卑、财富的象征。到两宋时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由于手工业技术进步,玉器加工变得更方便快捷,玩玉赏玉之风才开始盛行起来,只要有钱,就能玩玉了。此时出现大量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