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是个爱静的女人,平时少逛街,不喜欢街市的喧哗。昨和一朋友随便走走,猛然觉得久违的街市似乎与我很是陌生。花花绿绿的洋品牌映入眼帘,我好像错进了英国的伦敦大街,亦或是误闯了美国的华盛顿。中国人自古有崇
我是个爱静的女人,平时少逛街,不喜欢街市的喧哗。昨和一朋友随便走走,猛然觉得久违的街市似乎与我很是陌生。花花绿绿的洋品牌映入眼帘,我好像错进了英国的伦敦大街,亦或是误闯了美国的华盛顿。
中国人自古有崇洋的情结,这不用细说。原本市场经济的无限空间可以促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快地步入繁荣昌盛阶段,可是众多的洋品牌鱼龙混杂,充斥市场,又不得不让人深思。相当多的洋品牌是打着国际品牌的旗帜,靠着有力的营销手段横霸中国市场,在本土并无一席之地,有些甚至是洋人丢弃的,再加上国人“异常青睐”,气势才有如此嚣张。不能说洋品牌全无精品,只是洋品牌频频触礁,频频曝光,不免让我多了些感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经过鸦片战争的洗礼,为何国人还不能痛定思痛,仍要“一并笑纳”呢?
近年来,国人顶礼膜拜的国际品牌,连连翻船。就拿服饰行业来说吧,国家总检局、进出口专项抽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份洋品牌存在安全、卫生隐患,其中甲醛含量、禁用染料等各项指标严重超标,就连纤维成分、色牢度也不符合国际标准,且都是发达国家的所谓品牌产品,有意大利的,有曰本的,有韩国的……另外,我们熟知的博士伦润明水凝护液、雀巢婴儿奶粉、肯德鸡等其它领域的产品同样存在质量问题。我诧异,为何国人如此沉迷,以着洋服、用洋品为荣;我汗颜,为何洋品牌能蛊惑众多国人,而中国知名品牌为何难以抓住洋人的心。
究其原因:
一、“媚外心理”作祟
回顾历史,抵制洋货事件时有发生,维护民族品牌,保护本土经济,一直是爱国者的心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不能说完全闭关自守,一昧抵制外来品,只是要摒除这种媚外的畸形心理,有所取舍,不能把带“洋”字的一律列为高品质的标志。
二、国人本身素质的缺陷
洋品牌横行霸道与国人盲目跟风分不开。由于内心的虚荣,认为洋品牌是地位、身份的象征,这种异常心理,导致不理性的消费。民族意识、本土意识消失殆尽,“爱国情操”成了昨日黄花。是谁宠坏了洋品牌?是我们!
三、市场营销战略的差距
美国广告专家莱利、莱特预言:未来的营销市场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战争,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中国不乏知名品牌,像海尔、长虹、康佳等,其国际知名度却远不及某些洋品牌。现品牌运作已逐渐纳入中国领先企业走出国门、挑战世界的首要曰程。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有我们的本土“肯德鸡”,打破国产品牌的“鸡肋”地位。
四、相关部门不规范的“红绿灯”
任何一个国家的商品要想在另一国家立足,首先要接受这个国家各方面的监督,比如安全、环保等。这方面,我国尚缺细致、完整的监督体系,力度不大,监管不到位,参照体系差异,无形中抬高了洋品牌的地位,为他们频开“绿灯”。有了合法的绿色通道,致使不少“洋垃圾”倾倒中国市场。同时,这种不规范抑制了国内品牌的发展。
以上这些,仅是我个人的所见所思。也许有天,民族品牌的辉煌会遮盖洋品牌的光芒;也许有天,洋品牌会降下帏幕,退出它活跃的舞台;也许有天,国人会自豪地脱下洋装,穿上民族服饰。总之,让中国人永远矗立于世界民族经济之林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愿!
戏言:又一个八国联军入侵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