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早就期待着《女王》了。那神秘莫测的“黛安娜事件”,那英国女王与她的君主立宪制,那布莱尔首相与查尔斯王子,那奥斯卡影后英国久负盛名的女演员海伦。米伦,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地吸引着我。有人将本片定位于喜剧生
早就期待着《女王》了。那神秘莫测的“黛安娜事件”,那英国女王与她的君主立宪制,那布莱尔首相与查尔斯王子,那奥斯卡影后英国久负盛名的女演员海伦。米伦,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地吸引着我。
有人将本片定位于喜剧生活片,而我则认为它应该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并且赋予了强大艺术力量的政治题材影片,也可以说,它就是娱乐世界中的“政治”。在2007年10月6日这一个秋冬之交的夜晚,《女王》给了我这样的印象。
《女王》是英、法携手制作的历史传记片,我视之为历史传记片,是因为片中的故事早已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渐渐地成为了历史。导演是史蒂芬。弗里西斯。女王的饰演者海伦。米伦是我十分喜爱和敬重的英国老牌女星,她曾在大量的莎士比亚喜剧电影中出演主角,其领衔主演电视系列剧《头号嫌疑犯》风靡世界,而《女王》则让她登上了自己艺术的最高峰——奥斯卡金像封后。《女王》以其特有的魅力征服了观众,除了荣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与多项提名之外,还在素有“英国奥斯卡”之称的英国电影学院奖上摘取“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
电影大胆地讲述了一个曾经震动世界的故事:1997年,黛安娜王妃在巴黎因为车祸意外身亡的消息传出后,举世震惊,英国国内更是哀声一片。悲痛欲绝的民众对以伊丽莎白为首的英国王室表现出来的冷漠和回避态度相当不满,一时间群情激愤,反王室的情绪日益高涨,黛妃之死令英国王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之中,而首相托尼。布莱尔刚刚走马上任就面临着如此棘手的局面,一面是哀痛愤怒的英国民众,另一面是竭力维护传统、避而不出的英国王室。身处峰头浪尖、压力重重的“平民首相”布莱尔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抚平民众的不满与怨气,让女王与人民的关系恢复往日的和睦,同时确立起自己的声望与威信。
无论是从影片的题材选择上,还是从它的艺术表现力上,都堪称绝对一流。影片内涵之深刻、布局谋篇之巧妙、主角演绎之精湛,皆是出人的不同凡响。《女王》很平实地展示了一段波澜起伏的王室风云,很优雅地表露了一种低调的华丽。
解读电影本身,其实是在享受和经历着一种政治与娱乐的过程。《女王》这样重大题材的电影,却具备着显著的平民化特质。看起来,是这般的平易近人,这般的自然亲近,它的故事就仿佛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样,可感而可触。
我为2007的影坛而高兴。国产片中有唯美而精致的《云水谣》,进口片中又有了如此平易而亲近的《女王》,作为一个影迷,这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云水谣》是经典,《女王》则是经典中之经典。许多朋友告诉我,《女王》好看,我说何止是好看,而且好玩。看罢电影,方知,原来“政治”也可以“娱乐”地玩。真是帅呆了,酷毙了。
《女王》之所以“好看”,愚以为,其好看的理由似乎不外乎如下的一二三四。
一、题材的神秘性决定了影片的好看。谁都知道,英王妃黛安娜之死留有悬念,很是扑朔迷离,而对于人们现代英国的王室内幕却又是特别的神秘和不了解。黛安娜死前媒体曝光率很高,以其慈善事业、离婚、绯闻、接受采访等最有效的现代炒作方式,迎合了当代的人文主义思潮:民主、自由、平等与博爱,从而赢得人民的爱戴。以女王为首的王室,却无法容纳黛安娜的随性所欲和口无遮拦,黛安娜的新潮与王室的传统和守旧格格不入。她死后,英国上下一片悲痛,布莱尔首相更是巧妙地冠之以“人民的王妃”博取民众好感。一系列矛盾错综复杂,比如王室对待黛安娜葬礼的态度,比如首相与王室之间的关系处理,比如本土民众与国外政要对王妃的喜爱和追思,集于一身,神秘的题材本身寄寓着无限的悬念。观众也在一幕又一幕中,感到了黛安娜的死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新潮与传统注定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二、平实的拍摄手法让严肃的政治题材更加平民化。本来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政治题材,因了极其精妙的平实性记录风格,或曰“日常性表述”,而显得自然和亲近。政治是无情的,而“无情”的政治家形象在影片中却是那么的平民,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自然流淌,尽现眼底。一个国家的事务处理似极了一个家庭日常琐碎,电影能把“政治”拍到如此份上,简直不可思议。比如君主立宪制及其背后所深蕴的东西,比如富有人情味的布莱尔首相与查尔斯王子们各自看似平常的做法全寄托着某种政治的需要,比如民众之于黛安娜的拥戴与怀念其实是对一种旧体制旧观念的不满和颠覆。或许,这是一部英国与法国拍的电影,我们才能够从中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政治。当然,政治是一样的政治,不论英国或法国,还是咱们的中国,但是,由于其封闭性与限制性的程度不同,政治在我们的眼里才成为了一种不一样的政治。仅此一点,我就要为《女王》欢呼,不知布莱尔看后作何感想?
三、艺术性与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影片超强的表现力让《女王》风情万种,势不可挡。影片中,女王多次出现在卧室、起居室、书房、餐厅、厨房、自己开车等等场景之中,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贵族妇女形象完全替代了一个政治象征。在鲜花丛中与民众之前那一段复杂微妙的表情转换,演员的拿捏分寸甚为到位,把女王的命运和坚强的人格也凸显得淋漓尽致。黛安娜的生前片段,媒体的报道,悲情的大众、布莱尔及其幕僚、查尔斯王子,王室的家庭生活,这些场景的穿插使得整个电影紧凑而冲突激烈,于细微处见深远。每一个细节都蕴涵了无穷的意味。
四、低调的华丽包装和海伦。米伦个人的魅力。《女王》好看,这两点不可或缺。从画面到表演,从形式到内容,凡是能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和观影快感的华彩都可称之为“华丽”,即便回归最本原的意义,“华丽”也不等同景物的铺陈和色彩的堆砌。虽然,《女王》比之众多宫廷大片,当然也包括咱们的《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没有那样的一种极尽奢华,没有那样的一种浓妆艳抹,但它依然是华丽的,一种不露痕迹的华丽,也就是我所说的这一种低调的华丽。正是这种低调的华丽,才能让我们看到那流畅而满富节奏感的叙事背后是娴熟的电影制作技巧,才能让我们看到角色的可笑是因为影片还原真实的人物,情节的滑稽也是因为政治本身的滑稽。而海伦。米伦出神入化的演绎则让片中的女王形神兼备,火候到家。海伦高超演技与非凡的个人魅力赋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