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喜欢小戏台上的暗流涌动。足踵相接,气息可闻。愈是窄仄,愈是汹涌。挥袖回眸之间,电光火石,惊心动魄;喜欢足尖上舞蹈的激烈紧张。勉力维系,偏要绽放。愈是绷紧,愈是张扬。跳转腾挪之际,华美绚烂,攫人魂灵;喜

喜欢小戏台上的暗流涌动。足踵相接,气息可闻。愈是窄仄,愈是汹涌。挥袖回眸之间,电光火石,惊心动魄;喜欢足尖上舞蹈的激烈紧张。勉力维系,偏要绽放。愈是绷紧,愈是张扬。跳转腾挪之际,华美绚烂,攫人魂灵;喜欢暗哑旋律下的百转千回。静缓流动,强自按捺。愈是淡漠,愈是深沉。起承转合之隙,柔肠寸断,痛泣无声。
以上三种,是境界。庸常生活,能感受三境,是极为难求的事。但偶于家中观影,竟然依稀感知了以上三种体验。这不可不谓是近期闲常散淡日子的一大收获。片子是,《风声》。
这是一部把森冷色调运用得极具张力的影片。各种不同质地的灰黑,藏蓝,为影片的故事章节铺设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舞台。弥漫着暗花的室内墙体,华丽却晦涩,好像有枯老藤蔓于上攀爬。暗淡的刑室之内,四周冰冷彻骨,作响的各种声调似已与这别样的色泽融为一体,成为一种蠢蠢欲动的氛围。被几个镜头快速闪过的天空,灰蓝中晕开几处被磨白了的阴霾。天空下,似乎有不知名的嶙峋枝节在往上伸展。这样的格调,适合叙说故事。尤其适合,这样的故事。
故事的开场是,几个人,几个各具立场的人,几个各怀心思的人,被齐集到这样的色调当中。这场几个人的勾心斗角,即将响起锣鼓。这样的开头,直截了当,简约紧凑,清晰有力。但那些正待设置的悬念,正待铺设的谜面,又需徐徐展开。举手投足,进退之间,遮与放,掩与露,直与弯之间须得火候适当。而本片的导演,无疑拿捏到了那个分寸。
这是一个局。一个极尽智慧心机,充满血腥冷刃,交杂冲突对峙的局。日本将领设局,想要找出潜伏于己方的内鬼。一干不同身份的人入局,收发专员,译电组组长,司令秘书,剿匪大队长。他们所要做的,是如何保全和维护自己,抑或保全和维护自己的选择。举凡有局,便有对弈。局内人的互相对弈,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对弈。设局人与被摆布者的对弈。而在对弈的过程中,最好看的是,思维的火花迸放,金石相击,铮铮作响。那些个精彩的眼神和不动声色的句子,有如裂帛之声,是夜空中最为凄厉的闪电蓦然划过。为了这环环相扣的解与系,故事情节设置得极为精巧,而每一个镜头的转换都流利酣畅得颇为紧张。微笑,眼神,话语,每一块看似无关紧要的砖瓦,都在为接下去的波澜起伏铺设阶梯。每一条看似无关紧要的缓流,都在为随后的奔涌拍击积蓄力量。这是原著的功力,但亦可谓识马之伯乐的善于驾驭。是生还是死?如何才能舍生而取义?光影流转之间,随着局内棋子的一个个被吞噬和排除,所有的疑问开始逐渐得到解答。就像陈年的壁纸,被撕掉一角,逐渐裸露出里面真实的底色。只是,观局的人和设局的人都没有想到,结局,是出乎意料的。那个跳脱的女子,那个刚硬的汉子,他们拥有同样的热血,同样的风骨,还有同样的对祖国的爱。
故事讲完了。似乎不疾不缓,四平八稳。又显见飞沙走石,喧嚣沸腾。这是外在美的架构。然而,若单有框架,那么,再丰盛的美景终究会归为尘土。重要的是,能在影片的镜头和色调内被触摸到的,在这精巧构思设置的折子戏外被感受到的,还有那一份厚重深沉,足以永垂不朽的大爱。那是一种跨越了性别,跨越了身份地位,跨越了时间的对民族和祖国的挚爱。这类主题,本被演绎成了不同版本的说教,但在这略显阴郁凄艳的,拍摄手法和技巧都商业得很精彩的片子里,竟凸现得如此自然真实,震撼人心。刚刚好的力度,正如片名,风声。耳畔风声,虽然轻盈,却足以掠动发丝,触动心事。轻巧的,些微的,往往便是如此力拔千钧。
当然,这样的片子,也觉有缺憾。譬如片末那大段大段被铺陈得过于冗长华丽的内心独白,譬如周迅那带有过于强烈个人风格从而在一众演员中显得极为突兀的表演,也譬如两个女主演表演痕迹过重的那一幕对手戏。不过这一切,在精妙的架构面前,在华美的技巧方式面前,在所有角色出色的表演面前,都已无关紧要。正如我一向的观点。看电影,实为看味道。只要一抹余香萦绕,是什么花,是刚刚绽放还是已成疲态,已无关紧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