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最近,读了张恨水先生《纸醉金迷》,对其中的金钱,利诱感触颇深。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钱不是万能,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近来,王文强一案掀起一大风波,贪官污吏,钱权相卫。生活中势力,人情,灰暗如空气
最近,读了张恨水先生《纸醉金迷》,对其中的金钱,利诱感触颇深。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钱不是万能,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近来,王文强一案掀起一大风波,贪官污吏,钱权相卫。生活中势力,人情,灰暗如空气中的尘埃飞舞,令人不得不感叹。物欲横流的世界,钱似乎真的是一样好东西。但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的背后,那剩下是什么呢?纸醉金迷,芸芸众生都在其中。
纸醉金迷这个词,我不能准确地定义它是贬义词还是中性词。简单理解大概意思为利益金钱所痴狂。任何的事物达到了痴狂的状态都是危险的。就像玩火者将会不小心引火自焚一样。纸醉金迷就是享受着慢性自杀的一种。是有那么一群人贪婪地享受着一根火柴火光跳动的喜悦,就连望着灶膛里闪耀的火光也兴奋地心狂跳不止。然后在不经意中迷恋上了火把的明亮,偷窥者洒上一口酒就会舞动的像花儿一样盛开的火焰。笑着然后惊恐中葬身于火海中。也如同吸毒一样,一陷进去就无法自拔。张恨水先生《纸醉金迷》写的就是这么一种痴狂。金迷者众,纸醉者矣众。
“买黄金,买黄金,个个动了心。黑市去卖出,官价买进,只要守得紧,一赚好几成,什么都不干,大家买黄金。买黄金,买黄金,个个变了心。买米钱也成,买布钱也成,挪公款也成,只要钱到手,赶紧买黄金。买黄金,买黄金,疯了多少人。半夜去排队,银行挤破门。满街兜圈子,各处找头寸,天昏有地暗。只为买黄金。买黄金,买黄金,害死多少人。如疯又如痴,不冷也不饿,就算发了财,也得神经病,若是不发财,人财两蚀本。买黄金买黄金,疯了个大重庆。家事不在意,国事不关心,个个像黄金,个个说黄金,有了黄金万事足,黄金疯了大重庆。”
故事中抗战时期的重庆黄金涨价,人们狂热追逐买黄金。想依靠黄金发大财。黄金涨价时人人心情高度膨胀,当黄金债券6折兑换时则人人自危。在重庆7年打下个码头,算得上是顶级富豪,但也是有头有脸什么都不缺的富商范宝华平日有些投机倒把的生意从来没有失手过,在黄金一战中却落败了。一心想着滚雪球,把所有的资产都投入进出。贪得无厌,最终落得个虎头蛇尾,抱头鼠窜的下场。未尝得甜头而遭殃的魏先生。为买黄金,挪用公款,事情败露,落得妻走家散,由一个公务员沦落到卖报,卖唱维生。为黄金而疯了的公务员余进取。此外万利银行何经理为买金骗不惜耍手段骗取客户现款,最终弄得个银行信誉尽失。胜利来了后撑不起结局落得个中风。连朱四奶奶那么一个风火一时,老奸巨猾的人物也落得个不明杀身。
赌徒也是纸醉金迷者之一。如书中的“好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年纪不多大,漂亮像多花。爸爸爱她,我们也爱她。她不做饭,不烧茶,不做衣,也不当家。爸爸没钱,养不活她。她不会挣,只会花,爸爸没钱,养不活她。她要戴金,要穿纱,要钻石,也要珠花,爸爸没钱,养不活她。别人有钱,供她花,她丢下我们,进了别人家。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年纪不多大,漂亮像多花。爸爸爱她,我们也爱她。他打麻将,打唆哈,会跳舞,爱做汽车,爱上那些,就不管娃娃。我们没妈,也没家,到处流浪,泪流像抛沙。”
纸醉最甚者非魏太太莫属。赌门深似海,而她却一步一步往前走,不知回头。为了赌不顾家,把两个小孩丢在家里不管。也不顾家里的生活开支,玩命得赌。输了想赢,赢了还想再赌。爱慕虚荣,爱吃爱穿爱赌。添补不回空就动歪念,前有偷范宝华钞票,后又洪五爷支票。死性不改。不愿意跟魏先生受苦,连孩子都认为是自己的拖累。投奔了朱四奶奶。最后四奶奶死了,人人都忙着回老家,而她却依旧以田小姐的身份去依靠有钱男人供她赌乐。一次又一次地出卖自己的灵魂,为赌彻底地出卖了自己。
纸醉金迷,是真的醉,是真的迷。归根到底就是一字,贪。想有限不尽,随手拈来的富贵荣华,想有受人奉承尊贵的身份。现代的社会多少人为钱甘愿做二奶,为一张饭票做一个没有灵魂的花瓶。有多少人为了钱竟拐卖孩童,不惜让千万家庭破碎。又有多少人出身贫寒苦读为官,前途似锦为了钱,身败名裂。有了钱死罪可以变无罪,平民变高官,虚假的捏造可以变作事实。有钱就有权,整个世界就像是富人的世界。穷人就是为富人而活着的,为富人服务的奴隶。民工讨薪被恶打,山区的那边吃不上一顿饭,这边可以打着清官的名义工作的需要大吃大喝。可是,有句话说的好,纵有千金垫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了荣华富贵不停盲目追逐,想尽办法,忙得不亦乐乎,亦是自掘坟墓。是自己挖得起劲,怪不得半点天,由不得半点人。但在我看来这绝不是我们常说的命。她是一个拥有双重人格的人,是善良的天使,也是邪恶的魔鬼。是天使,是恶魔,在于驾驭她的人。我们生活不也有很多拾金不昧,为良心和正义而活着的人吗?
纸醉金迷,芸芸众生在其中,也可于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