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应试”教育下的语文素质教育着力点探讨
作者:疲勚时间:2025-04-28 10:51:52热度:0
导读:我们的教育还不能丢开考试,因此,只要是有了考试并以考试成绩作为升学、选拔人才或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那么就会产生相应的教学行为,简言之,这就是为考试而作积极准备的应试教育。不管当前的素质教育喊得
我们的教育还不能丢开考试,因此,只要是有了考试并以考试成绩作为升学、选拔人才或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那么就会产生相应的教学行为,简言之,这就是为考试而作积极准备的应试教育。不管当前的素质教育喊得多响,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我们的教学都会自觉和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考试上来的。其实也不用讳言,目前我们中小学绝大部分的教与学的活动确确实实是在为考试作准备,这行为似乎与我们历来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乃至深恶痛绝的态度形成莫大的讽刺。当然,“应试”教育并非一无是处,我们应当看到它具有的积极的教学推动力。师生们为了迎接考试,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都会尽最大的努力,这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巨大的动力因素,也是目前激活教学的重要因子。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上的探讨,就不应该避讳或忽视“应试”教育具有的积极作用。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应该承认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对考试内容及形式进行研讨,这对推动教育的发展有着实在的意义。本文就这一想法,试图探讨如何利用应试教育的形式和动力来承载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从而达成育人目标的问题。
观照前些年,素质教育形势风起云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呼声喊得非常响亮,很多学校也纷纷探讨和尝试了素质教育。一时间,素质教育似乎呈现出了燎原之势,大家对应试教育口诛笔伐,痛批“题海战术”,痛批“满堂灌”,痛批“死记硬背”,痛批“高分低能”等等,近乎深恶痛绝,把教育理念、方法、手段上的失误统统归咎于“应试”上的罪过。当然,不用怀疑,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打开了可喜的局面,涌现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方法及其成果。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尝试,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教育前进的路上遇到了评价上困惑,加上教学内容及形式诸多的随意性使得我们很难找到比较公允的、恰当的、便于操作的办法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学及教师的教,而教育教学效果是不能不检验,不能不评价的。不得已,为了检验教育教学效果,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还得在考场见上真章。“考试”的可操作性很强,运用起来方便简洁,在格选人才和检验教育教学效果上确实有着强大的优势和生命力,目前尚无找到可替代的办法。因此,要检查教育教学效果也只好采取考试的办法了。有了考试,当然就会有了围绕着考试做文章的教育行为——“应试”教育,这是无可厚非的。这样,我们的教育就很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应试”的层面上来了。不管是功利的还是非功利的,我们都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从功利上讲,以考试为评价,学生的应试成绩提高了,教师的工作就得到肯定,评优选模就有希望,学校也因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而声望提升;从非功利上讲,学校和教师即使不考虑自身利益,从职业修养上来说,也应该为学生的前途作想,也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说,我们的教育事实上是在考试的指挥棒下依然奏着她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在这样的教学形势下,我们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何方?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素质?进行怎样的教学实践才能体现和符合时代的精神和要求,才不至于重蹈传统的老路呢?这些问题,应该需要我们来作认真的探讨和解决。
事实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它们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那种把在陈腐的教育理念、方法、手段所造成的恶果统统归罪于应试教育是不恰当的。只要把应试上的有关环节处理得好,素质教育完全可以在应试教育的形式下展现出它清峻而健康的内容与精神来的。我们知道应试教育有这样的特点,考什么就着力教什么,考什么就着力学什么。纵观“应试”教育的这个过程,牵引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和动力的关键环节就是考试内容。因此,要在应试教育的形式下做好我们的语文素质教育这篇文章,应该从考试内容入手,在考试内容中植入素质教育的诱导因子。
首先,命题形式及考试内容要根据年级、学段的特点和所要求达到的知识、技能水平而设定,要有重点有选择,不能面面俱到,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阅读和写作教育应该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也应该是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体系的重心。可以说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了,那他的语文素质就得到了提高。因此,考试内容必须重点体现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推动教学的努力方向,引导学生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修养。具体表现在,除了对考试形式和内容的认真考量外,阅读和写作在试卷总分值上必须占据相当的比例。我认为,阅读分值应占总分值的30%——40%之间为宜,作文可放在50%——60%。作文分值不能低于总分值的50%,低于50%就会削弱写作的重心作用,就不能很好地撑起素质教育这面大旗。大连的王德俊老师甚至主张作文分值要在60%以上。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地区的考试作文分值低于总分值的50%。就我们黔东南地区为例,多年来的中考作文分值总保持在总分值的40%或多一点;各县的期末统考作文分值也几乎都保持在总分值的40%。作文是一个人综合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如果作文分值所占总分值的比例不高,就不能更好地体现出试卷以检测语文水平、检测语文能力素质为目的,也不能强烈有力地刺激教学上的读写培养。要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强调写作的重心作用,在应试动机或其他社会需要的驱遣下,可以刺激学生加强阅读,广博涉猎,从而实现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就达成了我们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次,考试内容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要相结合,各命题要有适当的比例。考试内容的确定性是指考试内容要透明化。在这里主要是要求在考查阅读理解方面上,部分短文阅读虽然不能指明考哪篇文章以及怎样的考法,但是要考的是课本上的还是课外的,是哪些篇目至少应该明确一个大致范围,而这个范围要相对缩小,不能漫天要价。要唤起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关注,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则应该是必不可少。而对名著阅读的考查,限于时间和精力则可以不规划范围,最好要落实到篇目上,要让师生们知道哪个学期哪个学习阶段要考查哪个名著,使得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去阅读去研究。另外,考查诗文的背诵方面也应该明确一个范围。部分考试内容的相对明确化,有利于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会对要考的内容加倍关注,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