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困惑
作者:三辰时间:2025-04-14 13:40:21热度:0
导读:中国农民工的总数,截止到2010年底,已达2.4亿。他们的数量是现役军人的100倍,是公务员的10倍。然而这么一个庞大群体的合法利益却常常被忽视,国家机关,没有他们的权益代言人,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时,
中国农民工的总数,截止到2010年底,已达2.4亿。他们的数量是现役军人的100倍,是公务员的10倍。然而这么一个庞大群体的合法利益却常常被忽视,国家机关,没有他们的权益代言人,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常常投诉无门。虽然近几年人大代表中,象征性的有了农民工的名字。但这些人也只能说曾经是农民工。就如现在的农民代表,恐怕很少有真正与庄稼打交道的地地道道的农民了。就如全国闻名的江苏农民代表吴仁宝、钱月宝,现在都是资产达数十亿的企业家。但他们仍然是以江阴华西村党委书记,常熟梦兰村党委书记的身份,代表江苏农民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如果说他们是农民代表,那也只能说他们曾经是农民。化肥的涨价、庄稼的收成已经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了。他们更为关心的是资本市场、税收、人民币汇率。所以更准确的说,他们应该是企业界的代表而不是农民代表。现在的人大代表,最多的是公务员,其余的就是军人、企业家、高级知识分子、以及社会精英。所以这些人的权益也最有保障。农民、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只能靠这些人的良知去为他们呼吁。
农民工是社会的不可或缺,他们的利益却又最得不到保障。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他们播种了春天,却无缘秋收。他们和城里人一样的为社会奉献,却不享受城里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他们被排除在“同工同酬”“同城待遇”的法律门槛之外。农民工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很难在城里婚嫁,《新结婚时代》里如是说:“嫁给农民工,就等于嫁给他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农民工,把他们的孩子带进了城市,他们在城里生息繁衍。他们的孩子应该算是第三代农民工了,农民工的后代已经习惯了城市。他们不会种地,他们不再属于农村,但也不属于城市,他们成了城市的无根草。有评论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中国城市不是没有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的贫民区,那是因为农民工不属于城市。城市最低工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看上去都很高,也是因为这些数字,没有把农民工统计在内。
既然法律与城市管理未让他们成为城市“市民”,既然农村还有广阔的天地,他们为什么不回去呢?跟城市贫民比起来,他们不是还有退路吗?其实,现在的农民工,尤其是第二代农民工。他们虽然被划入农村人口的范畴,但他们的心理上,却认为自己是城里人。他们被城市遗弃,又回不了农村。回不去的原因许多是心理原因:他们亲历了农村与城市差距,加上农民的失地。他们已经无法在农村生存,也不再适应农村生活。
农民工虽然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洋溢着他们自己的快乐。他们喜欢嘲笑城里人:出门打的,却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手机里存了两三百个电话号码,没有一个是邻居的;管儿子叫“小兔崽子”,哈巴狗叫“儿子”……。农民工的乐观与直接,耐力与抗力,善良与简单,已及他们长期坚持与甘于寂寞的能力,却是城里人所不及。崔永元说过,宁可女儿是个快快乐乐的农民,也不希望她是个忧郁的知识分子。他也许是有感而发。
中国正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有这样一群人正在产生,他们不是地道的城市居民,也不是地道的农民,算不上二代农民工,或许应该是第三代民工。怎样解读第三代民工,历史正在续写。他们的命运或许会有所好转,因为他们的父辈、祖父辈已经为他们做出了牺牲,为他们能在城市生存打下了基石。
201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