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今日偶然看到2011年1月13日的《太行日报》晚报版,从中获悉2010年市财政提高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小学生由原来的每人每年300元提高到400元,初中生由原来的每人每年400元提高到6
今日偶然看到2011年1月13日的《太行日报》晚报版,从中获悉2010年市财政提高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小学生由原来的每人每年300元提高到400元,初中生由原来的每人每年400元提高到600元。联想到2011年元宵期间县电视台播出的一则新闻(链接其他媒体):国家财政部要求基层企事业单位财务公开,要在醒目位置张榜公示5个工作日以上。这真是反腐倡廉的一个新举措。

学校收支应不应该阳光透明?
时至今日某教办所属各校都没有财务公开。每学年度上边拨给学校的公用经费总数是多少、幼儿管理费总收入是多少,学校总共收入是多少;每学年度学校开支了些什么,每一项支出是多少,总共支出是多少,学年末是结余是亏空,是结余,结余下了多少,是亏空,亏空到了哪些方面,这在广大一线教师心中始终是个谜。不过,从调动上看,哪个校长调离时都不会结余下,都是亏空一大片。
该教办各校公用经费和幼儿管理费表面看是由教办统一管理,各校在镇财政所都设有专户,教办规定,报账必须是税票(只要开上销货票就能到国税局换成税票,商店往往乐意往外开销货票,私人买东西也能开上销货票,填写销货票时只要将户主换成某某学校、所买私货名称换成学校办公用品或学生用品就行了),每所学校设一个报账员,可是报账员形同虚设,各校报账时报账员只管签个字,签了字还是由校长拿着一大沓子条据到国税局换成税票亲自去报。条据虽已换成税票,但,税票是凭销货票换取,而销货票往往可以凭关系搞到,甚至连价格都可以自己定;酒店开出的虽不是销货票直接是税票,但办私宴也可以要到税票,加油站也如此。
各校校长既是校长,又是会计,更是报账员,每次报账教办主任批准了多少,学校实际报出来了多少,校长从来都是守口如瓶。教办开会公布账目时也总是个笼统的数据,哪所学校开支都是几万朝上,这几万元几万元的开支都干了些什么?每项开支都是否合理?是否都能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号入座?是否都用于学校的正常运行?老师们谁都不得而知,因为那一沓沓条据上开了些啥谁都弄不清。报账员虽摸些情况,可也不吐半个字。他们有票就能报,有票就可以换成钱。
各校校长哭诉起来总是说上边给的那点经费远远不够开支,甚至有些校长还说他们是在赔着干。真赔假赔何不逐项公示公示?若是真的赔了,老师们也不会让你一人承担。他们都“学”会了节俭,譬如每学期用于每个一线教师的办公经费都少得可怜,好像是约好了似的,基本上都是些价廉的中性笔芯和一个小笔记本,带两支笔杆算在一起不上10元。他们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钱得计划着花。个个都是如此节俭,可就是不知节省出来的钱哪去了。如此节俭,为公?为私?
不知教办对公用经费的使用是否有个标准?每个校长的差旅费小车费应是多少?待客费应是多少?校长办公费应是多少?用于每个站讲台教师的办公费应是多少?难道每个一线教师每学期的办公经费连10元都不足吗?校长条据上开的是否和学校实际情况相吻合?各校为什么都不设会计?收支为何不能阳光透明?

该教办某寄校真的是入不敷出?
该寄校2011年暑假前有教职工18人(不包括长期请假教师和月子里的教师),学生153人(往年要超过200人),幼儿70人。学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下拨经费、幼儿管理费和六一向社会募捐(每年六一学校都要向镇各厂矿企业和个体到处发请柬募捐,就连借读生家长也从不放过,每年六一都要把他们召集到一块令其向学校捐款,不知这是不是在变相收取借读费?借读生因没办来学籍,家庭贫困也不能享受国家生活补贴。学校到处发请柬募捐不知是否合法?没听说其他学校这样做过)三项收入;其次,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因家庭情况长期请假在家,每月都向学校交400元代教费;再就是卖废铁(废旧小锅炉、废旧篮球架和单杠)。
至于每项收入及总收入是多少老师们谁也不清楚。上边下拨经费每学年度教办提留多少,学校还剩多少,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这些始终都是个谜。经费开支每学期花费在每个一线教师办公上的也就6~7元钱(包括几支1元左右的中性笔芯和一个2元左右用作会议记录的小笔记本),学校办公也仅仅是买一些A4纸、喷墨而已。当老师平时总免不了要用草稿纸,可是学校连一张草稿纸也舍不得发。为了省电,为了节省开支,教职工都是每两人或三人共用一个约15平米的宿舍,一人一张床一个写字台一个办公椅排列十分拥挤。教职工宿舍几年都没见发一个笤帚和鸡毛掸,连洗脸盆、暖水瓶都是几人共用一个。所有教室都是吊两个小节能泡,冬季的下午放学迟(或天气阴暗时),拉开开关,教室亮度根本达不到要求(与其他兄弟校相比。同样的面积,兄弟学校如南街明德小学教室里就安装着10个灯管)。教职工宿舍也是小节能泡,年轻教师还可以,年龄大些的,由于眼花,天一暗下来,拉开灯看书上的字也觉模糊不清。再节电也不能拿师生的视力为代价呀!就连厕所都是男、女厕所共用一个灯泡。楼道上的灯泡从没见亮过,晚上,有的住校生曾因下楼道看不清撞坏门牙,至今只要张开嘴就能看到门牙上的豁口。晚上楼道不开灯不知是不是安全隐患?每个教室,包括楼道和校园有些地方都需要有垃圾桶,可是整个学校连一个垃圾桶也怕花钱买,而是规定每天上、下午上课前各班学生全体出动到校园里捡纸屑等脏物送往垃圾堆,学生没有养成一个往垃圾桶扔脏物的习惯,尽管一天捡两次,也总捡不净,每下一节课总要有那么些不自觉的学生把纸屑等丢在校园里。每学年下拨经费除很小一部分用于学校办公、教师办公和一些小小的福利外,其余大部分不知到何处去了?
幼儿管理费和六一募捐款项来自各个家庭和社会,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是教室和寝室门锁(门锁用坏从没见学校主动买过)、窗户玻璃等因学生不慎损坏,都得学生向家长要钱来赔偿,学生值日、打扫卫生区都得从家里带笤帚,这些消费品本来学校一个学期就得买一次,可是好几年来从来都没见学校买过。冬季取暖,每个约30多平米的学生寝室就靠挂在墙上的一个小暖风机,学校怕费电,只在晚上睡觉前开机一个来小时,早晨起床开机一个来小时,一天的其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