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她,款款从山中走来;她,嫣然在花中绽放;她,嗤嗤笑而不已;她,“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她,我的婴宁。帷幕缓缓拉开,一书生——王子服游于郊野,巧遇一拈花微笑的绝代女子——婴宁,竟“注目不移”
她,款款从山中走来;她,嫣然在花中绽放;她,嗤嗤笑而不已;她,“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她,我的婴宁。
帷幕缓缓拉开,一书生——王子服游于郊野,巧遇一拈花微笑的绝代女子——婴宁,竟“注目不移”,婴宁却跟婢女戏之,“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是的,作者蒲松龄老先生从侧面送给我们一个爱笑爱花的,率真可爱的少女。又如王子服在西南山中的时候,她依旧“含笑捻花而入”。随后,作者对婴宁笑的描绘如决堤的海,一发不可收拾。
细细品这一幕,婴宁与王子服在秦媪的引见下正式相逢,“闻户外隐有笑声”,人虽未到,串串笑声如沁人心脾之清风动人心弦。“嗤嗤笑不已”“笑不可遏”,笑如青春的火焰灼灼不息;笑,如天籁之音,石破天惊。面对客人,置笑于先,笑声不断,媪称之“咤咤叱叱”。正面的描绘与侧面的烘托,一张一弛,相辅相成,就这样,一个可人的婴宁跃然纸上。
婴宁的笑是其纯净,天真烂漫,诙谐直率,憨直爽朗的诠释。再看,王子服游园一幕,攀树自娱的她,“见生来,狂笑欲坠”“且下且笑”“笑又作,倚树不能行”。当王子服含蓄示爱表白,而婴宁情窦初开,对“夜共枕席”回之“我不惯与生人睡”。我们可爱、憨直的婴宁并将此事告之于母,王子服埋怨她时,她却说“背他人岂能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
每每读至此,反复嚼之,愈发有味,愈发喜爱我的婴宁了。
作者把婴宁的笑态,笑声以及其至真至情的自然之美推到美的极致时,他笔锋一转,让婴宁随王子服来到了王家——一个小小的人间缩影,让她远离自幼生长的世界——一个“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人无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的世外桃源;一个“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桀其中”的超然庭院。
初至王家,婴宁如孩童般对一切充满好奇,如与吴郎见面,“始极力忍笑”“才一展白,翻然遽入,放声大笑,满室妇女,为之粲然”。对其一系列的应酬,不解,生疏。婴宁在此的“放声大笑”可谓是石破天惊了。深受三纲五常,清规戒律,社会桎梏,人间教化的妇女“触目惊心”来了。众目睽睽之下的“放声大笑”无疑是对封建礼法的公然反抗与蔑视。
在王家,这个小小人间,婴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束缚与困惑:王母终日窃窥之,恐为鬼物;每天在监视中度过,一把怀疑与挑剔的利剑残忍的蹂躏至洁的灵魂。攀木香,摘供簪玩,王母喝之;自由如一只小小鸟,却要在王母的樊笼中生活,何其苦哉?以巧妙而狡黠惩罚西邻子,却遭到种种指责,甚至拘役,欺辱。王母甚至道“憨狂尔尔??????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正义之举非但得到众人的支持,得到的却是伤风败俗,败坏门风之嫌。我的婴宁就这样“矢不复笑”。
当她“凄恋鬼母”时,竟“零涕”,其对鬼母的祭奠,更是对往昔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生活的祭奠。作者巧妙地设置了两个典型环境:没有社会桎梏,人间教化的至真至情的世外桃源,而另一个是从满条条框框,清规戒律,甚至是束缚压抑女性的封建地狱。使婴宁“反笑为哭”更是淋漓尽致地揭露了一个无情的社会对人性的戕害,硬生生把她吞噬了,侵噬了,一个纯洁的心,一个无暇的灵魂。曾看到这样一句话“笑自天来是真情,哭向人间有根源”,也许这正是作者所欲阐释的吧。
对空,一声长叹:你,还我婴宁!
欲辍笔之际,想到了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纯粹的天地之结晶,自然之子,非但有齐天大圣之名,亦有名副其实之术,曾一度大闹天宫,无视君臣礼仪,朝政纲领,但自五行山下“修心”之后,似乎“成熟”了许多。他,失去了童年,戴上了紧箍,学会了拜谒君臣,开始了有板有眼的,正常人的生活——仕途之路——西天取经。他,少了份叛逆,多了份矜持;少了份本领,多了份本事;少了份天性,多了份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