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朋友送我三套翻译小说,他是投其所好,对我,则是多了东西,闲来翻翻。至于萌生改写《战争风云》的念头,纯属偶然。我觉得,这部小说,翻译得还是不错的。但是,按我的眼光,文字显得冗长,读起来不明快,却沉闷。因
朋友送我三套翻译小说,他是投其所好,对我,则是多了东西,闲来翻翻。至于萌生改写《战争风云》的念头,纯属偶然。我觉得,这部小说,翻译得还是不错的。但是,按我的眼光,文字显得冗长,读起来不明快,却沉闷。因此,我先是把原文抄写下来,然后再缩写,最后是改写。改写完了再看,文字减少了三分之二,剩下的读起来,是那样的简洁,甚至不可多得。我想,如果真的这样做来,说不定可以成为经典呢。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文章就是这样,长了未必好,短了未必就不好。但是,很多人都以为,小说,尤其是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如果少了烦琐的细枝末节,似乎就少了趣味,也许就减少了可读性。
我以为,这是错觉。
如果尝试了短句的好处,再加上修改的好处,就不会有那样的错觉了。因此,我即便写长文章,也仍旧坚持短句,文字量尽可能少。
晚上,看电视剧《英雄虎胆》。其实,我小的时候,就有这个名字的电影。这个故事,大约还是来自那同名的原著,但电视剧,添加了很多的情节,把故事拉长了。如今就是这样,尽管原著故事短,却有意拉长。既为迎合观众,也为经济效益。不能拉长,不善于拉长,甚至根本不会拉长,钱是没的赚的。从赚钱第一出发,学会拉长,养成善于拉长的习惯,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至于生活是否美好与幸福,则难下定论。
这就是现实。
可是,我始终还是想着短,甚至尝试着把本来冗长的减短。我练习改写《战争风云》,就是出于简短的考虑。
我以为,简短,应该是精华。否则,简短,就没有道理。其实,把本来的短,变成简短;把冗长的,改变成简短。天下文章,一片简短。我觉得一定很不错。用有限的时间读书,读含金量高的,收获将是大的。精短,是今天快节奏时代的要求,也是文学进步的必然。
我这样思想,也这样实践,但得到的却往往是失望。有人说我传统,就差没说我因循守旧了。这我知道,人家是对我客气,话已经到了嘴边,没好意思出口罢了,孬好还是给我留了一面。
我成天读国家报纸,那上边的文章,虽然一般篇幅都不长,却常常有冗长而又沉闷的感觉。文字是好的,结构也没问题,逻辑呀,思想呀,都可以,靠谱。然而,冗长而沉闷的具体表现,就是多有使人找不到换气地方的长句子,每每读到这样的地方,我总能不由自主地想到,重新断句能怎么样的问题。不过,人家毕竟是国家权威报纸,不好胡乱删改的,而拿外国人的作品作尝试,即便拿名家的作品试验,也没什么了不起。这就是我改写《战争风云》的初衷。
孔孟老庄怎么说,旧事被重提,天下一时间“之乎者也”声,热闹归热闹,但究竟能不能真正热起来,结论没有,妄断又不够实事求是。
新时代,应该有新精神。新精神,该是创造的精神、创新的精神。我手里有只新瓶子,我的本意,是想把旧酒装进去,旧酒,最好纯度高些,不但有保留的价值,对人对己,更有极大的益处。断句、短句,该是旧酒的品质。在天下一片“子曰”声中,国学现代化的“新瓶”里,盛的是创新的成果,才是方向和出路,仅限于重复或学舌,怕是距离创造与出新愈发遥远了吧。也辜负了“新瓶”本来的使命。

2007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