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继此失败后,回顾中国人心,已觉与前有别矣。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
继此失败后,回顾中国人心,已觉与前有别矣。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涯。吾人睹此情形,中心快慰,不可言状,知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加以八国联军之破北京,清后帝之出走,议和之赔款九万万两而后,则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而人民之生计从此日蹙。国势危机,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235页

1900年10月6日—11月7日,新安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三洲田反清起义。因为当年是农历庚子年,又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一次武装起义,所以史学界又把它称为“庚子首义”。
孙中山、郑士良诸人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又开始策划发动新的反清武装起义。1900年6月17日,孙中山的船到达香港时,港英当局借故不准孙中山登岸。孙中山便先后两次,在香港海面的船上,与香港的兴中会会员郑士良、陈少白、谢缵泰、邓萌南、史坚如、李纪堂等举行了军事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以新安县、归善县的绿林、三合会党为主力,借用菲律宾独立军卸在台湾的军火,在三洲田起义,然后东进厦门。孙中山则和日本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约好在台湾以武器援助,等起义军打到厦门,孙中山则内渡指挥,重新装备,再挥师广州,成功后在广州组织临时政府。第二次会议,决定由郑士良、黄福、黄耀庭集结三洲田,准备武装起义,史坚如、邓萌南赴广州,相机起事及进行暗杀活动,以为策应;杨衢云、陈少白、李纪堂以香港为据点主持起义的筹办工作;毕永年赴长江流域联合会党;孙中山则转日本,再折回台湾,等起义发动后再潜回内陆。孙中山将起义的指挥权交给郑士良,命毕永年掌握哥老会,派日本人远滕隆夫为参谋,平山、福本襄理民政;自己则准备去台湾筹备饷械,待适当时机潜入内地指挥。9月中旬,孙中山又在日本神户、大阪等地购买枪械运港。9月28日又到达台湾基隆,并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招募第一批军人。当时驻扎台湾当局也表示支持孙中山的起义计划。
孙中山、郑士良选择三洲田作为起义的地点,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地及毗邻地区的三合会反清组织根深蒂固,兴中会也与之建立密切的联系,具备发动起义的组织准备和社会基础。二是香港新界及毗邻地区民众反抗港英当局以及清朝割地妥协的斗争,造就了继而发动反清起义的军事情势和人心向背。三是三洲田毗邻香港,濒临大海,地势险要,历来为会党啸聚之地,正好作为兴中会依托香港、发动反清起义的根据地。三洲田是归善县大鹏湾畔群山环绕的村寨,当时聚居着数十户人家,约三四百人。此地距离海边不到5英里,离香港新界沙头角不到10英里,南抵新安县界,东南与海丰县毗连,西北与东莞县接壤,往北则可通往归善县城与惠洲府城,通过东江,还可到达70英里外的省会广州。三洲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便于聚集起义力量,获取来自香港与海上的军火接济,成为孙中山与兴中会计划在粤东滨海乡村发动起义的理想之地。
他们以三洲田人廖毓坤在本村开设的“义合小铺”为据点,联络三合会、绿林会党廖庆发、廖仁玉等人,在三洲田设立拳馆会作掩护,组织起义力量,下冲、碧岭等附近村民都自愿参加,仅三个多月的时间,便发展到600多人,他们成为三洲田起义的主力军。
由于起义走漏风声,在清军大规模集结、准备进剿的情况下,起义军首领决定先发制人,迅速主动地出击敌人。于是,在10月6日,在三洲田马栏头以“众位兄弟,百打百胜,到来就位”的誓词正式起义。义军们高高地举起“孙”、“郑”的旗帜,集体振臂高呼着“即日复神州”,以及“跟孙中山要跟到底!”等口号。当时规定凡是参加起义的人必须剪掉辫子。起义军当时红布包头,裤头插一支小红旗子;裤脚一边高,一边放低,颇为神气,老百姓高兴地称之为红头军”,而清军则骂他们为“红头贼”。三洲田起义,得到三洲田村民的大力支持。起义的基本队伍,有黄远香率领的观澜、龙华、石岩等深圳地区三合会员中挑选的数百名精壮。义军大多数是当地客家人。起义的当天,清军何长清部200多人赶在“红头军”进攻沙湾前已布好阵势,哨骑已达横岗,逼近三洲田。沙湾有座兰花庙,驻守清军四五十人。由黄远香率领的一支红头军首先向兰花庙发起进攻,从三面迂回包抄。红头军发起进攻后,庙内清军乱成一团,四处逃散,被打死十余人。深圳清军接到兰花庙失守的消息,立即派兵驰援,清军人多势众,红头军牺牲2人。接着红头军300多人陆续赶到,杀得清军泅河夺路而逃,向深圳方向退去。此役杀敌40人,俘敌30余人,缴获快枪一批,首战告捷。起义军本打算与江恭喜所率新安县、虎门5000多名会党义军接应,合力攻打新安县南头城。然而,此时郑士良却接到孙中山电令,指示“若能突出,可直越厦门,至此即有接济”。郑士良马上在横岗、坪山、龙岗等地号召,集合起义军,取道东北,向厦门进军,以便与台湾的孙中山相会。这样,便使起义军失去了与新安县的会党合力进攻南头城的良机,给清军后来的全力反攻提供了机会。
10月14日,由林海山率领的红头军一路从坪山金龟洞路出新圩,有“咸水枪”300多枝,当晚赶到惠阳新墟驻扎。10月15日,队伍从新墟出发,约行四五里许,大队接到探报,敌人已派队前来,于是命起义军迅速登上佛子坳,择要冲设伏,准备迎头痛击清军。当时惠州陆路提督邓万林部正向镇隆方向追击,他们不知道佛子坳设有埋伏,天已大黑,清军来到坳顶,埋伏的起义部队打得清兵东逃西窜,生擒归善县丞兼清军管带杜凤梧,俘获清军数十人,夺得枪支700余,子弹5万余发。
起义军向前推进,“一路秋毫无犯”,所到之处,老百姓燃放鞭炮表示欢迎,并且以酒食招待他们。在此后的几次战役中,起义军连连获胜。10月17日,在永湖与清军五六千人遭遇。义军仅有洋枪千余,但以少胜多,清军提督邓万林中枪落马,狼狈逃命,义军又获一批枪,第三役告捷。20日,义军到达崩冈墟,夺得制高点,居高临下,击败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