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一位朋友在感叹生活无聊时,总和我说这样一句话:“现实就是这样,我们能做的只有适应!”是这样吗?我们能做的只有适应?不,我们还能改变!我相信,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些什么,而非为了适应。上初中时,身边有一些
一位朋友在感叹生活无聊时,总和我说这样一句话:“现实就是这样,我们能做的只有适应!”
是这样吗?我们能做的只有适应?不,我们还能改变!
我相信,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些什么,而非为了适应。
上初中时,身边有一些朋友“反教育”,认为现在的应试教育就是对我们的压迫,和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差不多。但都看不起所谓的韩寒。“韩寒,切,幼稚,谁喜欢?”“别人喜欢我就不喜欢!”也有很多同学异常崇拜韩寒,但那些同学通常都不“反教育”,只是茶余饭后谈谈新出的小说,以显示自己“赶得上潮流”。
前者,无论是在应试作文、平时小作文还是个人博客,都会出现一些反教育的元素,不可置否,有些东西很偏激,但有些也很激进,当然老师、家长的批判也是接踵而至的。但他们的热情并没有被浇灭,“中国教育制度一日不改,中国就要永远落后下去”“爱国不是表现在口号上,要付诸行动”,这些“战斗檄文”震撼我的心,但我们都只是些中学生,毕竟是人微言轻。
后者,一面喜欢着“反教育”的名作家,一面写着自己的“阳光作文”,可以说是一些不折不扣的小两面派,不知忧患,心中有的只是偶像和分数,也不能说他们没有自我,只是,他们的自我展现在别人身上。
到了高中,身边不再有人不忙于学业而一心一意的反教育,那是傻瓜的行为。但是又同时出现了两种人。一种立志要好好学习知识,将来改变祖国;另一种,好好学习知识,将来找个好工作。
前者嘲笑后者目光短浅,小资主义,不知忧国忧民;后者嘲笑前者好高骛远,尽去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不为自己活着,却为国家活着。二者水火不容。
不知到了大学、大学毕业,是不是也会有两种人,一种改变了现实,另一种被现实改变了。
一定有人说我,太天真了,世界上哪会不是黑就是白的?其实我认为事情就这么简单,甚至不这么简单,也可以看作这么简单。人,就这么两种,有自我的、没有自我的。习惯去适应的、想要去改变的。只有这么两种人,很简单。
没有自我的生活,没意思,我不要!我是一个想要去改变的人。
也请大家自问“我的生命是适应,还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