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昨晚,默默的收到一条短信,是十年前结识的一位老专家发给我的,问我有时间的话,过来找我见上一面。十年前我刚大学毕业没多久,去到一家企业技术部工作,认识了我的这位朋友,他那年62岁,身体健朗,走路如风,有
昨晚,默默的收到一条短信,是十年前结识的一位老专家发给我的,问我有时间的话,过来找我见上一面。十年前我刚大学毕业没多久,去到一家企业技术部工作,认识了我的这位朋友,他那年62岁,身体健朗,走路如风,有时快人快语,也很热心肠,也是部门里是的老骨干。老式的国企里,流行师傅带弟子,我们比较投缘吧,他曾说我要是搞光机的话,他就带上我,指导我,让我快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他说技术要有传承,年轻小伙只靠聪明没有经验是不行的。只是他搞光学机械,而我是负责做软件开发,那时软件还比较时髦,年长的也觉得陌生。事实上我刚去两三个月,什么还没摸着门道,刚会学着弄个软件,对仪器产品的功能性能甚至工作原理还都缺乏深入的了解。我也比较内向不善于主动交流。于是每天就是看资料看书弄点和项目有关的东西,与身边的人们工作上交往也不多。闪师傅对我很热心,觉得我有点专研的样子吧,也不像坏孩子。对我挺有好感,于是时常带着我到加工车间转转,介绍一些东西,也去仪器装调部门实习实习,还带着我一起做做实验。他还曾经在下班时间跑去我宿舍教我做菜,从西红柿炒鸡蛋做起,去了好几次,教做了好几个菜。每次都是做好了自己回去吃饭。我很感动,当时对企业和企业周边的社区也不是很了解,他告诉我买什么要去哪里,甚至也带着我出去转转。他所作的这些,应该算是企业里心眼好的师傅对徒弟很尽力者才做的吧。
他很爱那家企业,总说在这里干了一辈子了,希望它好起来,也渴望年轻人才的加入。那是都流行在国企呆一段时间,培养好能力,再跳到外企或私企。闪师傅大概觉得我挺老实也挺肯干,属于最有希望留住的并且能发挥作用的人吧。我们确实有点性相近,他爱看书画,没看过他看小说之类的,我觉得到他身上的那种人文气息。用现在的词概括大概就是有文化吧,没那么浮躁,没那么浅薄,他心灵深处有一方净土一处田园一片蓝天。而我可能恰恰如同小偷一般悄悄的,透过生活的罅隙,发现了他的这份特别。他特地拿出一位书法家赠与他的字画,我并没有这方面的任何天分,只是我会比较认真的看上一眼,甚至看上一会,尽己之力,希望能领略到什么,所以瞅的认真些,由于并没有所获,所以阅完也只能保持沉默。有时候这样的行为恰恰表现为对朋友的一种尊重和理解。有时,他也给我讲讲自家的快乐和烦恼,我也喜欢听他说事。所以我们相处得很好。
后来,没多久我去考研,也就拜别了那家企业和关心过我的闪师傅,受人滴水将以涌泉相报,我可能做不到,但老人家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却不能忘。何况大学刚毕业没有技术没有经验也没有任何可依靠的基础,谁会特别的在意我呢。所以闪师傅不仅是同事更是师友。
今年过年又发短信给他拜年,他很激动,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收到拜年的短信也很感动,说我们相处时间很短,情谊却深,十年了还记得他。那是我第一份较正式的工作,第一位人生中给予我热心帮助的人。我没有做得太多,对我而言铭记他就是感谢他了。这十年中也仅打过两三次电话,再没有更多的联系了。只是时间竟然这样快,忙忙碌碌间,却发现昨日昔日竟然一晃就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了。
今早上,他挺早的就来到我单位门口,带着前进帽,厚厚的羽绒服,高高壮壮,还和十年前一样,只是穿的看起来更加严实了。72岁的他身体依旧很好,依旧很健谈。我们没有觉得陌生,仿佛昨日才见,寒暄温暖后,越聊越深。以前还是讨论工作多,大概退休在家生活内容更丰富了。听他讲的就更多了。还特意买了两本书《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大师之后再无大师》送给我,扉页上还有写给我的亲笔赠言,并以“谨以此书赠“忘年交”友”结尾。还稍微给我介绍了一下书中的内容,听得出来这两本书是他的最爱,他很赞同其中的思想和观点。以前他还不太会用电脑,甚至关电脑也会叫我去。这次见面他说网上有的信息,我都没发现过,他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感觉已经日臻完善了。退休了其实有更多的时间丰富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是回民,我们中午去肯德基一起他还能吃一个半的汉堡。比我这个年轻点的还能吃,身体很好,胃口很好嘛。为他高兴,他也很高兴。我们吃完饭又回到单位门口,他竟然要送我到单位门口,他再坐公交回去,最后我在公交站目送他上了671,。他从通州家里过来,所以再返回去。
十年没见,我的师傅,我的忘年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