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一年了,但他那慈详的面容时时在我眼前浮现,特别是他对我的最后一次教诲至今仍记忆犹新,令我终生难忘。由于年老体衰,不幸患了胸腺癌的他虽经上海长海医院和省立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的全力抢救,
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一年了,但他那慈详的面容时时在我眼前浮现,特别是他对我的最后一次教诲至今仍记忆犹新,令我终生难忘。
由于年老体衰,不幸患了胸腺癌的他虽经上海长海医院和省立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的全力抢救,仍未能转危为安。去年春节,我回家陪他过年,生命垂危的他正月初一用那微弱的声音对我说:“我希望你和我一样兢兢业业、平平安安地工作到退休”。正月十三一直卧床不起的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与世长辞了。于是,那次谈话就成了他对我的最后一次教诲。
父亲的一生身教重于言教。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培养出来的第一批知识分子,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了四十年。在那缺吃少穿、“斗争”激烈的年代,他微薄的工资难以维持一家老老小小的生活,尽管我的母亲是生产队掌管钱物的“大臣”,但他的那句“公家东西莫沾”就如同关公手中的青龙偃月刀,斩断了邪恶的物欲流毒,守护着贫穷之家的高贵与纯洁。改革开放、分田到户以后,他一边教书,一边帮母亲种田,除了抓好自身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抓好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所负责的学校教学成绩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他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全县先进工作者。那些年月,父亲瘦弱的身体承受着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虽然家里人口较多,但他的铮铮瘦骨硬是把家撑成了一幅底蕴深厚、气质斐然的图画,犹如傲雪盛开的腊梅,一缕冷香暖人心肺。退休后,他仍然身退心不退,在山区缺少教师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带病返回岗位为学生上课,直到躺在病床上仍不忘教育子女为党为国做出贡献。他的一生可谓是“忠心于党毕生勤劳临终悒悒心犹在,献身教育鞠躬尽瘁虽死耿耿志长存”。
父亲的临终教诲,是他几十年人生经验总结,也是他遗留给我们的“传家宝”。句句教诲流露着他对我的关爱之情和殷切期望,体现了一名老党员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人民事业的关心。每当我工作疲倦、思想有松懈情绪之时,想起他的教诲,精神为之一振;每当我看到那些大款、贪官挥金如土、思想滋生腐败念头之际,在我心头首先涌起为之“交战”或者说很有底气来抵挡这一负面影响的,常常不是理论条文,而是父亲的谆谆教诲。父亲的临终教诲就象是安在我心中的一把“金锁”,这把“锁”锁住了非份之想,“锁”住了颟顸之心,“锁”住了贪婪之手;它又象是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和一个严厉把守道德门户的哨兵,时时事事监督着我的言行,使我工作不敢懈怠,更不敢越雷池一步。
父亲的临终教诲语言虽朴实无华,但却包含着人生哲理,它使我从心灵深处明晰了做人的起码准则与道德底线。一个领导干部要想平平安安工作到退休,就要在诱惑面前有自控能力,就要远离贪欲的牵引。翻开落马贪官的犯罪档案,一个个腐败分子,从党的领导干部堕落为人民的罪人,正是他们没有守住做人的底线,私欲极度膨胀、政治上蜕化变质、生活上奢侈糜烂的结果,最终为人民所唾弃,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作为人民教师的父亲,正是由于毕生坚守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在他的周围虽然缺少耀人的金钱、显赫的地位、热烈的掌声和一道道美丽的光环,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出了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用自己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