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座落在海峡西岸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西郊,以天圆地方极具人文思想为建筑理念矗立起来的博物馆,依山傍水。“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耀,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八方热情向往的目光。走进闽台缘博物馆,
座落在海峡西岸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西郊,以天圆地方极具人文思想为建筑理念矗立起来的博物馆,依山傍水。“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耀,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八方热情向往的目光。
走进闽台缘博物馆,便被映入眼帘的巨型爆绘画所深深震撼,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象征着中华名族的繁荣昌盛,树根紧紧缠绕纠结寓意闽台骨肉情深。“我们本是同根生,我们本是一家人”,如此有冲击力的巨卷怎不让人心潮澎湃。在这里似乎有一种难以言状的吸引力,吸引着我们这些参观者一步步随着人流,迈开探寻那逝去历史的步伐,去触摸那共同跳动的脉搏。
展厅里柔和淡雅的灯光投射下,文字、模型、场景、音像多种展示方法,介入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段,将历史一点点还原。一张张图片与资料,一件件文物与雕塑在方寸的栏目与板块中展现,诉说曾经发生的一切,讲述着闽台“五缘”的款款情深。“血脉相连”、“隶属与共”……台湾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生存、劳动的地方,相同的文化相同的风俗,闽台人的历史知识,思维逻辑,审美观点以及价值取向都那么相同相融和相互理解。郑成功,妈祖这两位熟悉的人物在博物馆内被重点介绍。当年的海战炮台,还有痛击荷兰殖民者的战舰,描绘出波澜壮阔的英雄之战。闪耀着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光辉的妈祖文化,不仅根植与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田,更是维系闽台同胞亲情的纽带,推动着两岸民间交往的蓬勃发展。两岸渔船商船客船,同样怀念这位“天后娘娘”,祷告着共同的平安幸福。当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知晓的不知晓的在我们眼前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厚重的历史不再厚重,遥远的历史不再遥远,有的只是静静的欣赏,默默的沉思,聆听从历史传回来的回声,感受历史散发出的体温。美丽的台湾岛呵!原来你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原来你还是那样亲切,血脉相亲,亲情与历史的纽带谁也割舍不了。
眼前走过的是几位台湾远道而来的老者,分明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闪动的泪水,从他们的眼神里读出了感动。又是一个茉莉花开的季节,又是一个思想家乡的季节,还记得读诗人余光中《乡愁》是那份淡淡的伤感:“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从热血飞扬到两鬓成霜,从血气方刚到病魔缠身,青年变老者,不变的是对家的思念。大陆这头有他们的家乡,是他们永远的根。他们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回家乡再看看的机会,那道浅浅的海峡能隔开苍茫的大海,却也永远也隔不开两岸的骨肉亲情,永远不能。
走在博物馆里,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深切体会到深深的骨肉情与缘。闽台缘深,因为我们的根相同;闽台情浓,因为我们的心在一起。参观“和谐中华鼎”,这个象征着两岸青年同属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情谊稳固如鼎,千秋不渝的精美展品时,突然的就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变得沉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是呀,每个炎黄子孙都肩负着增加两岸友谊,促进和平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又何况是我们当代青年,更应该勇敢的担当,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时间的关系,我只能参观完博物馆二楼的展厅。这个短短的旅程却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穿越了时空,然后从远古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回了现在。带着不舍,带着眷恋,那闪闪烁烁的灯光下,依次渐开的文物,图片,雕像,器件展品又重在眼前闪现。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有诗:“雨说,我来了,我来拜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的很轻,而且温声细雨的,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将天地织在了一起……”闽台骨肉情,情缘难分离,我们一颗颗炽热的中国心,定能将两岸,将天地紧紧地、紧紧地织在一起,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