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的茶
作者:倒读时间:2025-04-24 21:20:43热度:0
导读:前几天看了周作人的《雨天的书》,里面有一篇关于“喝茶”的文章。其余的大概不记得了,只是记得里面有这样的话:喝茶当于瓦屋之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陈梦。想
前几天看了周作人的《雨天的书》,里面有一篇关于“喝茶”的文章。其余的大概不记得了,只是记得里面有这样的话:喝茶当于瓦屋之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陈梦。想来这样的喝茶也只有当时的周作人能做到吧,没有一个月的五百块大洋的收入,哪来什么素雅茶具……
想起当下,这样的喝茶更是少了。现在看到的更多是把茶当作一种醒脑工具了。前些天去听了一堂关于茶文化的文学课,因为是下午一点左右,去现场的人都有点昏昏欲睡了,估计那个讲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兴致勃勃的给大家传授其解困的妙方了,也倒是见效,一下子提起神了……结果大跌眼镜,一场茶文化的文学课莫名其妙的变成了是普洱还是毛尖更解困……那个所谓的什么有名讲师一边唾沫直飚,一边喝着用几块钱买的塑料杯子泡的大叶子绿茶……还好,至少他喝茶。
像这类的,当然谈不上“周作人式的喝茶”了,但也不是我要说的平民的茶。
我见过最简陋也最让我感动得喝茶。一个破了半边的瓷碗当茶具,土黄纸包的茶……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没上过什么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可当你给我问及为什么要拿钱买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呢,他笑呵呵的回答我:“姑娘啊,这里面的味道可多着呢。”我看着他那然满茶绩泛黄的牙齿,不知道他所说的味道到底是什么……我只知道,不管去哪他都会带着那个破碗;我只知道,他的茶充满黄土的气息;我知道,那是平民的茶。
我见过最年幼也最欣慰的喝茶。去过一个生产茶的小村庄,村里的人靠着卖茶还算富裕,本以为只是一个卖茶的罢了,无商不奸……可去了才发现连三四岁的孩童都在喝着茶,我问了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怎么这么小的年龄就喝这个,她貌似不太理解我的话,倒是反问我一句:“姐姐,你们不喝水也可以长大吗?”看来,这里的人是把茶当水喝了,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可是你明白,习惯是戒不掉的文化。相信每一个爱茶的人,看到这幅场景的时候,都会感动的热泪盈眶。
这,才是平民的茶。
不用懂什么茶文化,不用什么高雅的茶具,只要有那份心宁,纵使拿着几块钱的塑料杯泡的茶,也能体会那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