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写在前面的话:如今的报纸杂志每天都会刊登无数的文章,让我们目不暇接,然而能读上几篇独具风格的文字,的确是一件很不易的事情。为此改上网络,的确网上有不少优秀的文字,虽然这些文字很冷清,却依然遮蔽不住它所
写在前面的话:如今的报纸杂志每天都会刊登无数的文章,让我们目不暇接,然而能读上几篇独具风格的文字,的确是一件很不易的事情。为此改上网络,的确网上有不少优秀的文字,虽然这些文字很冷清,却依然遮蔽不住它所散发出的夺目光彩。不知什么时候,我走进了沙叶新先生的博客,从此我爱上了他那句句肺腑的文字,其实文人就应该这样,然而当今社会却不知道为什么,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可真正的文人却越来越少了……沙叶新先生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并且身患疾病,可是他却雄风依旧,折戟独立!近来看到他博客里的照片衰老了不少,我这个小辈很是感伤,便写了这篇小文,寄托敬仰之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确如此,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金色的世界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气象,这理应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时刻,因此皇家贵族们往往很钟爱秋天里常见的金黄色!然而文人们好像天生是这些王公贵族们的天敌,他们偏偏在这个季节里显得异常悲伤。“凄风苦雨”、“秋叶飘零”这些自然现象都一定会勾起文人们那根惆怅的心弦,激发他们用悲凉的诗句发出对短暂生命的无限感伤……
走进历史文人的心理世界里,循着那悠长的时光隧道,欣赏着那一句句优美感人的千古名句,不管时光相隔得多么久远,却都不约而同地浸透着惆怅的思绪!从屈原先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到陶渊明先生的“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再到曹丕先生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吴文英先生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不管他们是平民百姓还是身在朝廷都表现出了文人的一种悲秋情怀。其实秋天没有什么两样,文人们也并非是存心和秋天过不去,只是把那深藏心底的惆怅心绪寄托在秋风落叶中罢了!
李白是惆怅的,因此他发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呼唤;杜甫是惆怅的,所以他发出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感叹;还有纳兰性德、鲁迅先生……几乎所有的真正文人骨子里都充满了惆怅忧郁的因子!
对于个人来说,惆怅是不利的,它容易让一个人心力衰退,疾病缠身,悲伤而亡;然而对于一个民族,惆怅又是大利的,它会将人从自我陶醉中唤醒,把一个民族从无知野蛮带向文明……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走进了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而今似乎很难找到几个有着大济苍生情怀的文人了!可悲的是,如今的所谓文人不是在利用文字游戏获取暴利,就是用粉饰太平的语言换取三斗小米,要么就是卷缩在自己的温馨小家里做着属于自己一人的虚幻美梦,渐渐老去、死去……
谈到这里,我们还是看看那种类繁多的报纸杂志吧,每天都在相互照抄地重复着一件无聊的事情,每天都会有一座充满谎言的纸质大山矗立在华夏土地上!我无语,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经常拜读沙叶新先生的文章与下面的众多评论,总不泛有人说他不爱国,甚至有人说他祸国殃民!难道说真话、批评的话就不爱国吗?难道爱说假话,赞美的语言就是爱国吗?要是这样的话,屈原是头号的卖国贼,杜甫也逃脱不掉,甚至连受人尊重的鲁迅先生也会是一个顶级的大坏蛋!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真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为此,直到现在,只要我生病了,吃到很苦的药都会感觉这药是真的!真的希望我们的文人们,还有那些掌管国家命运,维系百姓幸福的执政者们能够多点惆怅的思绪,少点虚假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