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战役,为此,我们全班同学陷入了习题的汪洋大海,好让自己的小脑袋瓜子全副武装起来。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班主任是个严厉的矮个的女人,姓熊。皮肤生得黑,嘴角常挂着嘲笑。她将尖子生们拉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战役,为此,我们全班同学陷入了习题的汪洋大海,好让自己的小脑袋瓜子全副武装起来。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班主任是个严厉的矮个的女人,姓熊。皮肤生得黑,嘴角常挂着嘲笑。她将尖子生们拉得很近,常公然称他们为“我的孩子”。座位必须调整,让这些勤学好问的孩子真正享受到喂养的乐趣和兴奋,围绕着她的讲台,形成一个小小的重点区域。她为他们哺着智慧和知识的乳汁,为此,她像学校领导保证,重点大学可以上的数额。她心里有数,很有信心把握。那么,那些被冷落的孩子便感到心里松了口气,因为各科老师订立了攻守同盟,所以,他们觉得老师们在课堂里声音洪亮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难以听清,仿佛尖子生的背后有一堵玻璃墙,把讲台上的声音隔开了,只有微弱的声音传到后边,在非重点区域,总是发出嘈杂的,私语般的背景声。个别同学甚至疲倦地用手支着下巴静静地睡了,他们总算为自己绷紧的神经找到了松弛的借口。
在尖子生的背后形成了一个嫉妒圈,这是可鄙的。可嫉妒无罪,这是人为的产物。有点不肯死心的有上进心的同学尤其受着嫉妒的折磨,那是一种难言的痛苦,为此必须假设自己也是属于尖子中的一员,培养认同感,否则,每天准时来到自己的座位上,把书翻开,就会是一种可笑的滑稽剧,会使自己的信心动摇和溃败,打不起精神。和尖子生轻松而高兴的面孔相对的是外围圈子的学生脸上的冷漠和无动于衷,他们似乎看透了这场游戏的性质而将尖子生的成绩比拼当成一种舞台艺术来欣赏和品评。这很自然,人们关心与自己有一些关系的事,不再紧张地参与而是当成一种客观的情势来分析和评判,也是一种解脱。这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不用欺骗自己有进步的可能性。
可笑!记忆力教育的可笑之处在于,人人都势必成为一种记忆力优良的猪,而让自己的脑子完全空转,降低人的独立自由思考的尊严。一切都是为了日后获得名利,这就是教育的正当目的。畸形的现实已经造成,整个民族应该为此买单,吞下苦果。尖子生大部分日后都缺乏现代研究的创意和创造力,这是肯定的,而那些被排斥在外的中等生和差生,又没有知识的基础和创造的动力和条件,这是可悲的。可是整个教育系统已经习惯了这种培养人的模式,并为这种教育模式的稳定的经验而感到心满意足,这更为可悲,尤其可叹。
没有独立思考分析批判的能力,单有一种畸形的记忆力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谁的可夸耀的记忆力在电脑的巨大储存面前不是显得黯然无色,仅有的一点优越感也丧失殆尽,价值低廉,低于一个几元的磁盘?人们如今在网上写文和留言,有价值的信息量少的可怜,基本上都是你重复来我重复去,你给我讲一番众所周知的道理,我又回讲给你一串忘得差不多的名人名言,相互嘴对嘴地反刍,心照不宣地忽悠。大有相见恨晚的同情。真正富于活力的思想和充满自由精神的个性简直少的可怜。这都是拜我们的传统教育所赐,大家似乎都有一个萎缩的脑子,有一个复印机的精神。感觉良好,信心疑似充沛。可人们希望不要抱得太高。
在我的同学中,除了一个发了财移居加拿大之外,都默默无闻。这些人也就在记忆力的教育中昙花一现,从此,英雄梦破,成为俗人一个。可悲的是,没有例外。呵呵,必然如此。我真为当年的嫉妒而感到羞耻,但今天也原谅了自己。
有时,我想,一个人的一生很大程度是被他所受的教育所决定了的,一个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日后就在某个范围层次内活动,在现代文化条件下尤其如此。除非一个人具有自我教育的勇气,将陈腐的传统教育教条彻底抛开,从大量的书籍中独立地批判性地接受一切有价值的思想,并在自己的思考中获得行动的信心和切实的动力。否则,要摆脱自己熟门熟路的惯性命运,去获得有价值的人生意义,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一个人一旦相信自己具有独立思考的天赋权利,任何外来的影响和势力都不可剥夺这种个人的权力,人的创造力才能真正释放出来,个人的精神才会闪烁出惊人的活力,个人的性格也会丰富和完整,充满魅力。这或许只是一种妄想,可这是正当的,而且是一种普通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