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生死相依的爱恋
作者:非沮时间:2025-04-18 23:26:48热度:0
导读:秋已至,天气凉,鸿雁正南翔。莫惆怅,看菊黄,霜重色浓更清香;红花谢,寒气涨,冷时添件厚衣裳。在不经意间,“十一节”又悄然而至了。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都要为已故的亲人送去“棉衣”,以表
秋已至,天气凉,鸿雁正南翔。莫惆怅,看菊黄,霜重色浓更清香;红花谢,寒气涨,冷时添件厚衣裳。
在不经意间,“十一节”又悄然而至了。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都要为已故的亲人送去“棉衣”,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奶奶爷爷相继去世已经有11个年头了。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他们走进我的梦里,也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泪水打湿了枕巾。对爷爷奶奶的怀念一直萦绕在心头,在这样一个“寒衣节”里,这种怀念把我拉进了对往事的回忆……
11年前的冬天,奶奶爷爷相继离开了我们,在奶奶走后的第16天,爷爷也随奶奶去了。在半个月的时间失去两位亲人的痛楚与无奈沉重了所有家人的心。但事隔这么多年,再回头看爷爷追随奶奶而去似乎少了当时的悲痛,反而为爷爷奶奶生死相依的爱恋而深深感动。
奶奶的故事伴随我走过了金色的童年,是她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植了真善美的种子,也是奶奶平静的讲述让我了解了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
爷爷跟奶奶的童年都是在日本铁蹄的蹂躏下度过的。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里,本是韶华年龄的爷爷奶奶过早的结婚了,当时奶奶只有17岁,爷爷14岁,在他们婚后的第二年,爷爷的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又给娶了继母,然后让他们单独去生活,分给他们的只有一间半土房子跟一个患病的祖母。他们过早的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责任。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压垮在现在看来还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奶奶操持家务,爷爷心灵手巧,从野外挖来胶泥,做成不同形状的图案,然后烧制成模子,用这些模子换粮养家。依然清晰的记得,爷爷的脖子中间有一个豌豆大的疤痕,听说,那是爷爷在挖胶泥的时候,不小心滑倒了,正好脖子被什么秸茬给刺在了脖子上,把食道给刺破了。奶奶给爷爷做了一顿当时看来是极为奢侈的美食物——手擀面。但那面条从口中吃进去,面汤就从脖子上的伤口处流出来。小时侯,听这个真实的故事的时候,还把它当作一个笑话,可现在想来,那是怎样的辛酸往事啊。
奶奶跟爷爷一生中一共养育了七个子女。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奶奶的付出要远远超过爷爷。虽然,爷爷有些懒惰,但他也是奶奶精神上的一种支撑。爷爷只读过一年小学,但他可以把整本的《水浒》《隋唐演义》读下来,奶奶在田间地头劳动的时候,爷爷就在一旁拿本闲书来读。
再后来,爷爷无师自通,学会了修理手表,时钟。在集市上摆个小摊,挣点零钱,贴补家用。奶奶勤俭持家,让每个孩子都上学、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爷爷在集市上,看到有个制作杆秤的人来赶集卖称,在卖的空闲也自己做。就这样,爷爷又学到了一门手艺——制作杆秤。然后,自己逐步找到合适的工具,开始了制作杆秤的生意。再后来,因为手艺出众,成了县技术监督局的一名工人,直到退休……而在爷爷在外工作的这些年里,所有的家务以及抚养孩子都是奶奶独自一人承担。爷爷的心灵手巧,奶奶的勤俭持家,让一个在风雨飘摇中的小家,顺利的支撑了过来。
当然,这些都是从奶奶的故事中听到的。在我有了记忆的时候,爷爷就已经退休在家了,但仍没有闲暇的时候,帮乡亲们修修钟表,帮大伯(大伯继承了爷爷的手艺)做做杆秤,有爷爷在,大伯家的生意也明显好了很多。奶奶这个时候也不下地劳动了,但照顾孙辈的任务奶奶主动承担了。孙辈们长大了,爷爷奶奶也老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爷爷给了奶奶一个特殊的称呼——老婆儿,而奶奶依旧称爷爷为——“唉”或“他爹”。我想那种称呼应该就是现代人所谓的昵称了吧,但又觉得那种朴实的称呼滤去了现代昵称的一种浮华,那种情感的深沉厚重不是年轻人的昵称可以替代的。
在奶奶走后,一向开朗的爷爷再也没有展现过他的笑容,而他眼神中的那种凄凉,让我不敢正视。奶奶走了,与爷爷相伴了整整56年的时光。奶奶走了,爷爷的天塌了。不能体会在奶奶走后,爷爷是多么的失落,那种苦楚也许无人能懂。在奶奶走后的第16天里,爷爷也随奶奶而去了。爷爷也许是怕奶奶孤单,去陪伴奶奶了,亦或是奶奶担心爷爷寂寞,把爷爷叫走了……
两位平凡的老人一生的情感是那么的波澜不惊,没有海誓山盟的誓言,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那种感情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平淡,但56年的情感已分不清是爱情是亲情,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世事的沧桑变幻,那种平淡已经成为一种永恒。那平淡如水的感情,又让我充满了深深的敬意:那平淡的一生要胜过多少“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承诺啊。那是一种怎样的相濡以沫,唇齿相依,是一种怎样的生死相依的爱恋啊……
爷爷奶奶,天凉了,孙女会为你们送去“寒衣”的,不过相信有了你们彼此心灵的取暖,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你们的天堂里也会温暖如春的。
2008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