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弹指瞬间,五年已匆匆而过,周围的人常说,你看人家小万,这么多年一点都没变老呢!其实,我深知,这些话多半是恭维,亦或是彼此常见而忽视这种变化罢。就我自己来说,五年的光阴,在脸上、心里还是留下了岁月的风铃
弹指瞬间,五年已匆匆而过,周围的人常说,你看人家小万,这么多年一点都没变老呢!其实,我深知,这些话多半是恭维,亦或是彼此常见而忽视这种变化罢。就我自己来说,五年的光阴,在脸上、心里还是留下了岁月的风铃声的回响,虽然这些印记是悄然的。翻开昔日的照片,对比今天的照片,你可以分明地看出,犀利的目光已不再锐利,朝气变为深沉,曾经肆无忌惮狂放地放歌,变成了深厚的生活哲文。罗嗦了这些,是因为再次造访普陀留下的感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今何在,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依旧,但五年后的舟山已完全不同于五年前的情景了,真可谓是今非昔比了。那一年,我是乘舟自宁波横渡茫茫大海才踏上舟山,拜访海天佛国普陀山的。而今,我乘车飞驰在横卧在宁波与舟山之间的跨海大桥上,雄伟的钢桥,如一条条飞龙盘绕在舟山群岛之间,令人不得不感叹社会发展之飞速,人类之巧夺天工。车行至舟山码头处,当地的一位同业朋友过来迎接。也许,我们来的是南海佛国,佛家之缘在此体现。迎接我的这位朋友竟然是五年前陪同我们访此名山的那位郑姓朋友,这位朋友依然是笑容可鞠,依旧是精神抖擞,只是他的头发明显比五年前白了许多。我对这位敬业的郑姓朋友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慨。
我们感谢菩萨赐给我们的缘,人的一生与陌生人再次相逢,肯定是前世修来的缘,不然,在茫茫人海中,何以再有重逢的机缘?
我们渡船来到普陀山中,在游轮的颠波中,望着茫苍大海,似乎在我们的心中也有了佛性般的人生感悟,从此岸到彼岸,从清淅到走向混沌,或是从迷茫到清醒,从苦难渡向佛缘,一次渡船的时间,把我们的思索与大海茫茫之无穷相连,给予我们的感慨,似乎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涅槃。
我们首先来到观音菩萨的道场,拜谒观音大士,其实整个普陀山都是菩萨的道场,至于为何把东海叫做南海,我询问过当地人,据他们说,那是因古人以长江为界,江之南的海称为南海,故在东海的观音就被称之为南海观音了。在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中,文殊、普贤、地藏王和观音的道场中,只有观音的道场是面向大海的,似乎在百姓的心中也是最具亲近感的。一方面可能是女性化身的菩萨有女性特有的慈祥,另一方面也是她与百姓所求最为密切。求子、求雨、求财,菩萨可谓是有求必应的,所以百姓心中便时时地供奉着观音。山因寺而灵,寺因山而名。偏居东海一隅的普陀山因观音道场而闻名遐迩,也因为得天地灵气,而仙雾缭绕。新建的观音道场是一个露天道场,但完全是按照寺庙的规格和模式建造,跨过前面的牌楼,乃四大护法天王,左右钟鼓楼一应俱全。中间一尊菩萨金身,慈目微垂,聆听海涛,双手紧握法轮,为众慈航普渡。这尊高33米的佛像,据说因观音有法身33个,故此高度作为一说,另说33层为佛家修行之最高层,而观音作为佛祖弟子,已修行至此,修33米高,以示对观音菩萨的景仰。据说,菩萨金身开光那天,本是乌云密布的天空,在蔓布般的黑云中裂开一道缝隙,一道佛光从天而下,而裂开的缝隙变成了菩萨身影,垂慈目俯瞰众生,点清露以润万物,以致参加大典的众生,无不匍匐在地,磕长头以拜菩萨。自然,位于普陀山中的这尊站立的菩萨就有了灵气,有了法力,面向大海保佑着下海远航的渔民,为他们的妻儿带来平安与祝福。
我们也怀着虔诚之心,绕佛塔一周,感念着她的济世之情。心中向佛,佛便由心生,也许向佛的人在生活中就可以得到修行。
之后,我们来到普济寺,不用去聆听佛家经典,单就寺名这三个字,就足以让人深思。佛家讲究是悟,是参,其实就是静下来思考问题,沿着人生真正的境界去生活。寺中几株近千年的香樟树盘龙交错着,枝叶繁茂,葱葱茏茏,遮云蔽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善男信女们一个个虔诚地磕着长头,祈福许愿,或点香而拜四方,在袅袅在轻烟中与佛相连。小小的寺庙院中,在钟磬声中,也在这缥缈香烟中进入了佛家的世界。我深信,这些奉着香火的香客对佛是敬仰的,许下的愿望是良好的,向着佛缘,无疑是净化心灵,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但我深信,佛家的修行,绝不仅仅在于一柱轻烟,几缕香烟萦客梦,半轮明月照禅心。也许半轮明月在窗下,在树下,在几间茅屋中就足以悟出禅来,所以这些香客们要做的,便不仅仅是给佛祖敬上三柱清香了,也许年轻的的女香客们的衣衫更整齐一些,庄重一些,奉上钱财的香客们在投入功德箱瞬间有所顿悟的话,也许佛与他们的缘会更深厚一些,更亲切一些的。
当然,在这里,我们还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佛对游人的影响,殿前的高大香樟树上,小松鼠在自由自在玩耍,间或,它们会从树上跳下来,寻找人们丢在树旁边的食物,不慌不忙地向浓浓的树冠爬去。这美丽的生灵,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行动自如而不受侵害,与人和谐相处着,真的要感谢菩萨了。在访问普济寺后,我们来到法雨寺拜谒。从海天佛国的牌楼进入,绕山脚小径,徘徊芳草丛中,便进入寺中,禅寺与其他寺的建筑并不无多大区别,但寺的墙上“法雨禅寺”四个遒劲的大字,实在给人有种强烈的震撼。
在浏览普陀名山之后,我们在舟山市一个面向大海的餐厅用餐。我的记忆中,似乎是第一次离大海这样的近,那样的亲切,海港里挨挨挤挤的是休鱼的渔船。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我感悟着大海的深厚,大海的博大,感念它给人类带来的一切,我们也该有大海一样的情怀,面对生活,面对自然,也该有宁静的港湾的船舶那样,面对世间的风风雨雨。
第二天,在佛国祥和的阳光中,我们离开了美丽的舟山群岛,离开了海天佛国,我们心中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