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柳,自古以来都是骚人墨客笔下的宠物,寄托着多少风流情思!自从《诗经?采薇》篇咏出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之后,婀娜多姿的杨柳就袅袅婷婷地走进了诗人、画家的视野,并成为诗歌、丹青中永恒的形象。但是
柳,自古以来都是骚人墨客笔下的宠物,寄托着多少风流情思!自从《诗经?采薇》篇咏出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之后,婀娜多姿的杨柳就袅袅婷婷地走进了诗人、画家的视野,并成为诗歌、丹青中永恒的形象。
但是,在隋唐以前,很少能看到以“柳”为题材的出色的诗歌作品。是人们把美丽的杨柳忘了,还是秀丽绝伦的杨柳让才思浅薄的文人墨客目瞪口呆、哑口无言?柳,风流俊俏的柳,在被人们久久遗忘之后,终于迎来了春风得意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就是隋唐。让柳郁闷的是,虽然它的“本家”隋炀帝杨广为它赐了国姓,并做了大规模的扶植——在连通洛阳与江都的运河两岸,命令百姓栽种了绵延数千里的杨柳,但是,由于杨广才疏学浅,竟然没有创作出一首流传下来的咏柳佳作!倒是取代短命的隋朝而兴起的大唐王朝,才真正成就了杨柳风流千古的美名。
在我国诗歌真正的黄金时代——唐朝,第一个将饱含深情的目光凝注于婀娜多姿的杨柳身上的风流倜傥的诗人,当属“四明狂客”贺知章,第一首堪称咏柳绝唱的诗作就是他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此诗一出,将那些饱蘸浓墨、捻须苦思、准备咏柳的大小诗人吓得瞠目结舌,赶紧放下不自量力的笔,灰溜溜地逃走了。甚至连“诗佛”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不敢再正视已被“四明狂客”抬举到半天云里的青青杨柳,不敢再“班门弄斧”地去“咏柳”了。柳,风流俊俏的柳,风情万种的柳,从此亭亭玉立在《咏柳》诗中,亭亭玉立在无数骚人墨客惊羡赞叹的目光中,亭亭玉立在春天的上游、桃花的身边,成为与“桃红”势均力敌、平分春色的“柳绿”,并进而发展出“烟柳”“柳烟”等著名意象。
面对“四明狂客”一把揽住纤纤细腰、乘着酒兴吟出千古绝唱的柳,可怜的“诗佛”王维只能含泪吟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样不痛不痒的诗句,诗名满天下的“诗仙”李白也只能小声吟出“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擦边球”式的诗句,而“诗圣”杜甫干脆一声不响,将忧国忧民的目光远远移开,不敢正视“贺家的柳”。
这些堪称一代宗师的大诗人倒也贵有自知之明,倒是后来的一些中小诗人,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挤眉弄眼地站在春天的水边,色眯眯地望着风姿绰约的杨柳仙子,搜索枯肠地“挤”出几首所谓的“咏柳”诗,或讨好,或辱骂。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后来人没有能力超越前人,创作出更好的“咏柳”诗歌,但是,作为杨柳姑娘本身,恐怕也不想从此埋没风尘,虚度青春好韶光吧?所以,当我们在贺老的《咏柳》绝唱之外,尚能读到“诗家清景在新春,杨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样的清新之作,尚能读到“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这样的悲凉之作,尚能读到“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样的讽刺、幽默之作。应该说,这是我们的幸运!否则,风流俊俏、楚楚动人的杨柳仙子只有区区一首赞美诗,那该有多么难堪呀!可是,作为身处“诗国”的须眉我辈,倘若无才无貌,无勋无德,庸庸碌碌,浑浑噩噩,那么面对柳眉倒竖的批评、柳眼圆睁的质问,哪有勇气敢轻搦柳腰、去杨柳岸上逍遥漫步?
青青杨柳,如此多情,如此销魂,如此让人恋恋不舍!可是,在有些诗人眼中,柳,竟然成了亡国之鉴,成了无用之物,成了离愁别恨的代名词!
请听“香山居士”白居易咏唱的《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炀天子,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酅公!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居然把短命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牢牢地绑在无辜的杨柳姑娘身上,简直让杨柳姑娘哭笑不得。
柳,风流多情的柳,更多的是被用来寄托离愁别恨。从《诗经?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寄寓迁客骚人离情别绪的重任。后来的文人们,大多沿着这条思路,赋予柳浓郁的悲剧色彩,弄得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柳,也身不由己地变得神经兮兮的了,一看见杨柳青青的模样,便自然而然地产生思念之情、离别之恨。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香山居士”这首《杨柳枝词》简直把柳姑娘逗弄得柳眉紧锁、柳腰瘦损了。眼看多愁善感的柳姑娘要被诗人惹哭了,诗人又赶紧温言软语地哄劝:“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一番良言又把泪眼盈盈的柳姑娘说得破涕为笑了。
在数量众多的此类诗词中,最著名的诗句当属柳永《雨霖铃》里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但这两句对柳并没有直接描写,柳只充当了个配角。而北宋大词人周邦彦的《兰陵王?柳》,却把柳当成了发泄离愁别恨的主角,写得淋漓尽致,脍炙人口:“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这些诗词名篇,对柳还算客气,至少没有指责柳的意思;可是有的诗人,却将批评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冰清玉洁的杨柳姑娘,甚至破口大“骂”了。
你瞧“香山居士”的《有木诗》,简直对杨柳姑娘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有木名弱柳,结根近清池。风烟借颜色,雨露助华滋。峨峨白雪花,袅袅青丝枝。渐密阴自庇,转高梢四垂。截枝扶为杖,软弱不自持。折条用樊圃,柔脆非其宜。为树信可玩,论材何所施?可惜金堤地,栽之徒尔为!”杨柳有知,定然会气得珠泪婆娑吧?
对柳姑娘“骂”得最厉害的当属晚唐小诗人罗隐这家伙了。你听他“骂”得多难听:“灞桥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