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背影
作者:涤瑕蹈隙时间:2025-04-14 23:19:12热度:0
导读:上一本《沉默的羔羊》看的我有些压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之后呢,我想换点轻松的人生小品来看看。于是选了这本温情的《目送》,清新的文字犹如涓涓溪流,在心间,指间,脑神经线中缓缓流淌。三天就读完了,一丝
上一本《沉默的羔羊》看的我有些压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之后呢,我想换点轻松的人生小品来看看。于是选了这本温情的《目送》,清新的文字犹如涓涓溪流,在心间,指间,脑神经线中缓缓流淌。三天就读完了,一丝沁凉的风夹杂一丝花香,在这炎热焦躁的夏天给我送来些许平静。一直想再去念书,念我喜欢的中文,念我喜欢的文学。虽然不挣钱,但还是喜欢。出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如今三十而立的我也处在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拼搏时期,怎么敢任性的丢下工作不去做,而去文学的海洋里肆意畅游呢。每个人的人生只能有一次,在该读书的年纪没有能够好好浪费挥霍,所以在撑起一个家的年纪,这些美好的愿景就像枕边每日念给儿子听的童话故事般美好。不过没有关系,虽然不能肆意妄为,但是仍旧不妨碍我的积淀。作为人生中最大的兴趣爱好每日坚持的读下去,今后的事情,有谁能够知道呢。
民国时期的文化部长龙应台,看似轻松的笔触,却也都是厚积薄发的功力。她的地位让她的视野停留在人生、教育、政治、历史之上,不管你相信还是不相信,性格总是决定命运,我一直相信,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里的那句至理名言“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这个不仅仅是读书,也是读整个人生和世界。从小的受教育观念,氛围都是影响我们注视点的重要因素。
《目送》道出了亲情之间的真谛,所谓父母、子女,就是一次一次对背影的目送,而且是一种轮回。你年轻的时候对孩子怎样,正是那时候父母对你的轮回。你长大后对父母怎样,正是孩子对你的轮回。一切回归最原始的状态,才是最美的。偌大一个家,相互陪伴的时间其实是短暂的。家里的人一个一个走出去,慢慢的一个也不留。所以懂得珍惜很重要。
此时的我,真的很想去香港看看鸡蛋花,在湄公河上看一下摊入海岸线的夕阳。挽着父亲的手,搂着他瘦瘦的肩膀,凝视他的眼睛。
时常和奶奶通电话,可以感觉到她日渐的退缩。她的世界越来越小,越来越不愿意展开话题。起初,听见她唠叨些陈年旧事,我的眼里也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现在越来越不会了,对家人,我有着无比的耐心,我像第一次听她说那些谷子芝麻。时间总是回到我们一起去打芽枣,偶然遇见马蜂窝的时候,我大叫一声:“奶奶,快跑!”早已扔下竹竿,撒腿跑没了踪影。奶奶跟在后面气喘吁吁的以为什么事情,芽枣也扔在树下来不及管,只是眼里只有一个惊慌的我。追到我,听我说了马蜂窝的见闻,她笑得前仰后合。还停留在初中的时候,我穿着粉格子衬衣,骑着爸爸的二八大杠凤凰牌自行车,边骑着又一遍遍回头,看着山脚下逐渐变小的奶奶,那时候的她虽然两鬓斑驳,但是背是直的。我到看不见她才回头,想必她也是如此,那时候的我就不忍心让她一直看着我的背影,看着一个人的背影,心中是一种不舍和凄凉。而今,我三十了,奶奶的背再也直不起来,即便是我在背后帮助她伸展。她的头渐渐昂不起来,个头渐渐变矮,皮肤渐渐松弛,一点点的退缩,退缩到那个世界。
有时候真的很希望健在的亲人都可以长生不老,再也不想看见一个生命在离我三四米远的小炉里化为青烟,再也不想像那晚一样,作为长孙女,抬起爷爷的棺椁,告诉他每一座桥,每一个转弯,让他仍旧记住回来的路。再也不想作为独女,看着面色发青发白的母亲安静得躺在那里不说一句话。再也不想在十年之后,在那块小小的碑前,看见那张黑白的照片仍旧抑制不住放声痛哭,再也无法与小小盒子里的那个人分享十八岁以后的年华。
在这白驹过隙的一生,珍惜每个在你身边路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