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街头那家饺子店换了老板了,连外面的招牌也换了,站在店外,望着里面忙碌着的陌生背影,却没有跨进去的心情,转身,只留下一地的遗憾。这是我来这个陌生的城市后最常去的订餐点,当第一次和同学去了以后,便喜欢上了
街头那家饺子店换了老板了,连外面的招牌也换了,站在店外,望着里面忙碌着的陌生背影,却没有跨进去的心情,转身,只留下一地的遗憾。
这是我来这个陌生的城市后最常去的订餐点,当第一次和同学去了以后,便喜欢上了这里,这里的老板是个很朴实的女子,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且这里的饺子物美价廉,皮薄馅多,味道很纯美。我喜欢吃饺子的时候不放任何汤料,夹一个饺子,醮点辣椒酱,不油不腻,真的很好吃。每每在这里吃饺子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此时不知身在何方的珍。
补习班在我看来是个鱼目混珠的地方,汇集了全县的乃至全市大部分名落孙山者,老三届的不用说,七届八“戒”的也大有人在,从重点中学走出来的我,骄傲残存,更有种“怀才不遇”的失落让我整日的郁郁寡欢。那座无虚席,屋无空地的教室更让我窒息。看课外书籍成了我最好的消遣。
结识珍也是源于一本小说,那本书名早被我遗忘,记得在同桌那里看到那本书后便预定等她看完便借给我,只是那天我不知做什么去了,等我回来的时候,同桌说让别个借走了,最后我辗转了几个人,才找到书在珍的手中。首先珍给了一个恬淡的笑容,然后才开口,把书递给我:“要不,你先看吧。”面对这样友好的珍,我却失去了志在必得的勇气。只得讪笑着说:“算了等你看完给我吧。”
就这样我和珍在这个大家争先“跳龙门”的“跳板”上,收获了这份友谊,珍是个恬静的女孩,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副圆形的玻璃镜框的眼睛,话不多,语气很温柔,性子不急不躁,很淡然的样子,常常映衬着毛糙的我自惭形秽,当然也让我的性子沉静了许多。我和珍都爱看书,一遇到一本喜爱看的书,都不会忘了对方。
珍考上了湘潭的大学,而我也在长沙求学,常常我们也会书信往来,碰上放月假的日子,珍也会来长沙看我。偶尔我也会去湘潭。那是我第一次去珍的学校。那是一个暖暖的冬日,我和珍漫步校园,那时的大学生偶尔也让会开个小灶之类的,所以校园里也会有卖菜蔬的小贩。珍突然提议说我们来包饺子吃啊,包你喜欢吃。珍知道我很挑食,便想着自己动手为我改善伙食。
和珍买了肉,买了面粉,也买了配菜,在她的宿舍开始忙乎起来。我们在课桌上和面,借了个酒瓶做我们的擀面杖,找了个小砧板剁陷,搞的有板有眼的。没有经验,饺子皮擀的厚薄不均,包出来的饺子更是大小不一。找了个酒精炉煮饺子,珍还别出心裁做了油炸辣椒粉。饺子煮熟后,珍把饺子盛起,且没有按照常例在里面放汤料,而教我用辣椒粉蘸着饺子吃。也许是从来没有过这样吃过,也或许是自己动手的缘故,那天我胃口大开,简直是破了纪录,从此,我便爱上了这种吃法。
我毕业后进了一家企业,珍是师范类本科,比我晚了一年毕业。就在她毕业的那个暑假,珍来看我,顺便打探一下她的毕业分配情况,那天,恰逢我感冒了,一个人在宿舍发着高烧睡的天昏地暗,说实在的,那时我很穷,工资不能拿满,更抵挡不了同事间的人情开支,也不能对父母再用“拿来主义”。所以,我没买药,只能硬撑。珍来了,精神不济的我都没怎么招待她,她留宿了一个晚上后便回去了,走的时候悄悄的给我留了一百元钱,她熟知我的脾气,深知骄傲的我不会轻易向别人开口。要知道那一百元钱是我那时半个月的工资,而珍还只是个待业的女孩,却留下了她平日克扣自己的生活费省下来的钱。钱拿在手里很沉,眼泪落在手上是滚烫的,不知是高烧的原因,还是其他,只知道当时我竟想嚎啕。
后来我们都各自成家,珍嫁给了一名军官,后来随军,九年前我们见到一次,那时她带着孩子,如精灵般可爱的小姑娘。2005年的时候我跟她通过一次电话,我的婚姻刚刚触礁的当口,在她面前哭诉了一阵,后来因为心情的原因没再联系,再后来打她的电话,她留给我的座机却已易主,在她其他熟识的朋友那里都没问来通讯方式,每次在书架上翻看的时候,看见那套《根》静静的躺在那里,都会想起珍,那是她送我的生日礼物。真的好想见到珍,积累了这么多年的思念和心情我想找个决堤的突破口了。
人常说时间和距离都会淡化情感,可我并认同,因为我会把记忆中美好的东西好好的珍藏,常常在脑海里晒晒,温暖自己,感动自己,让这些感动为自己疗伤,让这些美好的情感支撑着自己的漫漫人生,更让自己变得更加的自信和坚强。
只希望远方的珍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