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酒神
作者:琉璃球时间:2025-04-19 05:09:19热度:0
导读:“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翻开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史页、从黄帝与歧伯讨论用黍、稷、稻、麦、菽五谷造酒,到"礼天地、事鬼神","饮必祭"、"祭必酒"为了精神的白酒文化享受;从项羽的“鸿门宴”,到“何以解
“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
翻开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史页、从黄帝与歧伯讨论用黍、稷、稻、麦、菽五谷造酒,到"礼天地、事鬼神","饮必祭"、"祭必酒"为了精神的白酒文化享受;从项羽的“鸿门宴”,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从梁山好汉"大济苍生",到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从“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到“兰陵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历史美景;从“武松醉打蒋门神”,到“刘伯承与小叶丹喝酒为盟”等,许多名人的故事都深深地融入到中国酒文化之中。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幕成也酒,败也酒,乐也酒,愁也酒,更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史话。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悠久璨耀的文化和酒文化密切相关,每一杯酒就是一个故事;每一杯酒就是一段历史……
酒,甲骨文上的历史
中国的酒历史十分久远,早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形状和甲古文、金文的酒字十分相似的陶罐。甲骨文就说明了早在距今5千多年以前,中国的酒就已经产生了。
我们也可以从文字初创时期获取一个信息,"酒字写作酉"。故《辞源》在一个条目中写道:"古文酒与酉同"。在甲骨文中,酒字的写法有两种,一是"酉"的单体象形,一是在"酉"字旁加上几个点,表示液体。这说明,在甲骨文中,"酒"字尚未最后定形,仍处在酒器象形字的阶段。"酒"字由象形字向形声字转变则是钟鼎文产生以后的事。当时,饮酒风气极盛,"酒池肉林"的典故就出自这个时期。"醴"和"留"就是殷商时代的名酒。
酒,芬芳的诗篇
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扬诗魂,诗增酒韵。
诗酒风流,诗歌一开始就漾着酒浓浓香气,源远流长,千古不绝!我国第一部诗歌总《诗经》全书305篇。涉及到酒的竟达到48篇,《楚辞》写酒虽然不如《诗经》那么多,但更多的是对酒的赞赏,对醉酒的渲染!就在今天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仍然能聆听到“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的释怀;我们仍然能触摸到“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美妙的细节。
汉代开始,我国的传统酿酒业有了较快的发展,酒的普及,诗酒文化的发展有了深厚的发展。曹操在《短歌行》豪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魏末陈留阮籍,谯国嵇康都是大酒徒,蔑视礼法,放浪形骸、诗情云天;晋代的陶渊明是实现诗酒真正结缘的第一人,他的现存142篇作品中就有56篇涉及到了酒,真是“未言心先醉,不再接杯酒。”
酒仙李白“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在酒的世界中寻找到了一个自信、自尊、自爱、自立的富有独立人格的自我;酒圣杜甫则“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多有“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独立苍茫自咏诗”境界;唐人刘禹锡诗云:“终朝对樽酒,嗜兴非嗜甘”。
毫无疑问,诗人饮酒,用酒亢奋激起诗人的灵感,飘飘欲仙,进入主观心灵与现实相融合的创作境地,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
酒,真实的生活
中国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席”,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酒更深入到了中华民族文化之中,祝捷要喝“庆功酒”,情人喝“交杯酒”,交朋友喝“拜把子”酒;寒食、清明悼念酒;五月端午避邪酒;八月中秋团圆酒;九九重阳长寿酒;腊月除夕聚欢酒;婚宴喜庆酒;丧葬祭奠酒;迎宾接风酒;送别饯行酒;出师壮行酒,凯旋庆功酒……《本草纲目》中所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气上,用气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显然酒的功效不仅仅在于药用,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农民在地里劳动一天后,晚上喝二两白酒,早晨起床又恢复了体力,白酒有舒淤活血,消除疲劳之功效,白酒是农民必不可少的食粮。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关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
酒,豪迈的境界
李白老了,苏轼老了,李清照老了,但是酒未老、诗歌未老。
那些“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的诗句在历史的天空间依然鲜活动人,我仿佛听到他们“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吟哦,又仿佛的读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叹。
李白醉过;杜甫醉过;李清照醉过。所有的诗人都醉过的,要不,中华民族酿造出那许多清醇、抑或浓烈的美酒难道仅仅是为了一种梦想?
毋庸置疑,酒,原本就是诗;诗,原本就是酒。诗和酒就是一种境界就是一种融合,酒化作诗或诗幻成酒的完全融合。
透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我们会发现,华夏民族的酒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理想精神,是以对人生、社会崇高愿望追求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中国古代名人以以酒抒怀,非私之心,把满腔的"大济苍生"、"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胸怀在酒的作用下去追求人生的终极价值,同时也与世俗社会对抗、斗争。屈原饮酒长歌“路漫漫其修远兮”,王昭君“和酒安天下”,关公“酒醉英雄结”,“竹林七贤"洒脱的”狂狷人格",李白的“一醉累月轻王侯",辛弃疾“谁倾沧海珠,簸弄千明月。唤取酒边来,软语裁春雪”等等都是酒的精髓。这种精神品质,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酒之中。
毋庸置疑,酒滋润了中华名人的豪迈,中华名人又彰显了酒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