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念中学的时候,一次英语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句短语“keepdistance”,其中文意思为“保持距离”。在课文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见有两位英国人正在交谈,但是他们之间都隔着一定的距离。随后老师向我
念中学的时候,一次英语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句短语“keepdistance”,其中文意思为“保持距离”。在课文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见有两位英国人正在交谈,但是他们之间都隔着一定的距离。随后老师向我们讲解了此短语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中国人说话时,往往喜欢和人靠得很近,但是英国人喜欢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周围的一切,包括空气都是自己的。美国人也注重自己,美国人的距离感也非常强,倘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隔得非常近的话,他们会认为侵犯了他们的隐私空间。所以在餐厅吃饭,想和美国人或者是英国人坐在一桌,应该首先问:CanIjoinyou?或CanIsharethistable?而不要直接去坐。
由这个短语所折射的文化知识,让我突然想起了西方哲学家叔本华在《叔本华美学随笔》中说到的一个寓言:“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一群豪猪相拥一起取暖,但是它们很快就被彼此的硬刺给扎痛了。这样,它们被迫分开。可是,为了取暖,它们的身体又再度靠近,身上的硬刺又再度把它们扎痛了。豪猪就被这两种痛苦反复折磨,直到它们终于找到了一段恰好能够容忍对方的距离为止,而后相安无事地世代相处下来。”这个寓言让我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距离产生美!
豪猪的生存法则,亦可适用于我们人际交往中。如叔本华所言:由于人的内在空虚和单调而产生出来的社交需要把人们赶到一块儿,但个人许多令人厌恶的素质和无法让人容忍的缺点又把人们分开了。人们最后找到的、可以让大家在一起而又能相互容忍的适中距离就是礼貌周到和文雅规矩。因为这一距离的缘故,虽然相互取暖的需要并非完美地得到满足,但大家起码不会受到硬刺的烦扰。谁要是自身拥有足够的热量,那他就更宁愿对社交敬而远之,既不给别人麻烦,自己也不会遭受来自别人的烦扰。
有人说过:“人与人相处的最佳尺度,应该是一碗水的距离——从暖瓶里倒出来,端到对方手中的时候,其温度是不冷不热,刚刚好的。太烫了,让人无法消受;太冷了,又显得过于生疏。”因此,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朋友、同事、亲人、夫妻之间的相处尚是如此。在我们的交往中,双方既有重合的部分,又有各自独立的地方;彼此之间既有共性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私人空间。因此,怎样维持好这些关系,就得好好地找寻最佳的尺度,隔着的究竟是多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