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徽州此行,在四处地方落脚闲游:南屏、卢村、宏村和齐云山。腐败和轻度自虐相结合,前两地让我们领略了不同味道的徽派村落;而齐云山的几个小时,让我们的四肢得到了适当的舒展,冬天的寒意在运动的过程中驱散了去,
徽州此行,在四处地方落脚闲游:南屏、卢村、宏村和齐云山。腐败和轻度自虐相结合,前两地让我们领略了不同味道的徽派村落;而齐云山的几个小时,让我们的四肢得到了适当的舒展,冬天的寒意在运动的过程中驱散了去,只是山还是不够高,爬得不算过瘾。
我们的第一站是南屏,事先我并不知道南屏究竟怎么写,后来被告之,倒很容易想起杭州的西湖边的景点或是蔡琴的同名歌曲“南屏晚钟”。此南屏非彼南屏。
为什么选去南屏?是我们见面会时,导游出身的小海和丫头二人的建议,我们都没有异议便采纳了。打算在南屏度过一晚。
车开进南屏,门票似乎是35元/人。车停在村子的“叶氏祠堂”前,三三两两的村民站着祠堂前晒着下午的阳光。南屏的游客不多,我们的住处领队微波炉已经事先安排好。住在冰凌阁——村子里最好的人家。冰凌阁的大门檐前的砖雕还保留完整,进门便有深宅大院的感觉,木雕的门、窗、栏。我和Viky选了楼上的房间,很简陋,它的卖点是小屋里摆放的那张老式的木雕床。冷已经让我们失去意志来欣赏这些古董,只是一个劲儿的问主人,有没有空调,热水,洗手间,淋浴等等。特别是Viky三句话说完,必要说一句:冷死了。
比之于宏村,南屏还是安逸和闲散的,带着野趣。村落不大,我和老徐在下午的自由活动中,登上村子最高的塔楼,俯瞰全村。老徐把装备良好的镜头对准村落,我则拿着傻瓜相机左拍右拍,一会儿就拍得无趣了。
在村落的窄巷闲逛,曲里拐弯的,很容易迷路。村外都是野地和菜园。村子里还有一个卖点是1989年张艺谋《菊豆》的拍摄地点,现在将祠堂改为“染坊”,里面还保留着拍电影留下的五色斑斓的染布和部分道具。不少影片或是电视剧曾在在此处取景,冰凌阁也曾经被选中拍摄过一两个场景。
民居建得很集中,很喜欢行走在南屏石板路和狭仄的一人巷的感觉,古意盎然,迎面而来或是走远的身影印在小巷中,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或许他们很久很久便以这样的一种方式,穿行在这狭仄幽深的小巷中。很多的宅门紧锁,想必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出外打工去了,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和过去不同的是,如今的女人再不必空守等待,而可以和丈夫一样抛头露面出外打工养家糊口。而那个在徽州地区流传已久的关于贞洁女人的传说如今说起依然凄楚:她其实是一个泛指,无数的她曾经在此无尽地守候过,于是她,为了熬过一个又一个寂寞寒冷的黑夜,便在熄灯后,坐在床头摸数着一百枚铜钱,让它们一个一个地从手心划过,然后精疲力竭地爬到床上叹息着睡去,年复一年,等到那独守空房的女人死后,人们发现那藏在床头的一百枚铜钱上的刻字已被抹平,再也辨识不清。想起这样的故事,不免阴冷。那些关于贞洁牌坊的故事也许埋藏着比这更阴冷的故事吧,这每一幢深宅里也许都掩藏着灰扑扑的记忆,谁知道呢?
在村子里绕了一圈,夕阳收尽余晖,寒气渐渐渗透蔓延,手也懒得拿出来了。只想快些回到冰凌阁取暖去也。
如果不是老徐带路,我是肯定找不回来的,后来回来的听茶、小海、丫头三人据说就找不着回来的路,在村子里绕了一圈又一圈。
主人家里养了一只白猫叫小白,一只黑狗叫小黑,两个都是胖墩墩的。但Viky既怕猫也怕狗,看到它们从一个地方窜到跟前,就要大叫一声,也把它们吓得不轻。不过它们的心理素质都还不错,惊吓过后,还是会在人群中出现。我喜欢那只小黑狗,胖墩墩的,真可爱。因为看惯了瘦狗,看见一条胖墩墩的,路都走不动似的小狗狗是多么难得。因为冷,忘了给狗狗拍照了。
还要提一下,晚餐时的鸡汤。去徽州之前,Jeff就一再叮嘱我要喝一喝那里的本鸡汤,他是几年前去宏村的,如今对于宏村的印象除了马头墙,就再也说不出别的。但对于鸡汤,却滔滔不绝,黄山的本鸡汤让他梦绕魂牵。
主人是用瓦罐炖的鸡汤,味道鲜掉了牙齿,在城市里是喝不到这么原汁原味的鸡汤,很快被我们一扫而空。在我们离开徽州的时候,还有人恋恋不忘南屏的鸡汤,真是太鲜太美太值得特地去那里喝一次啦。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老徐、丫头、小海、听茶他们一大早就起床,拍乡村的早晨去了。据他们回来说,相机都冻住了,结了霜。好照片就是这么诞生的,我们剩下的人在冰凌阁的吃热气腾腾的早饭,也很逍遥自在。
吃饱喝足,大帮人马赶去下个目的地黟县的卢村和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