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相信亲子之爱是这个世界最纯粹的爱,人间任何情爱与之相比不是逊色就是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为人父母的一个绝对好处就是,你对这一情感有着无需借鉴便领悟十足的天然感受。我对这一感情的天然形成抱着崇敬的态度,更
我相信亲子之爱是这个世界最纯粹的爱,人间任何情爱与之相比不是逊色就是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为人父母的一个绝对好处就是,你对这一情感有着无需借鉴便领悟十足的天然感受。
我对这一感情的天然形成抱着崇敬的态度,更对后天培养怀有不可磨灭的信任。这让我想起爱比克泰德所说:“孩子一旦生出来,要想不爱他已经为时过晚。”但我更愿意去膜拜自我定性的理论:“如若不是天长地久的耳鬓厮磨,便不会使日后的亲子之情得到了无与伦比的发挥。”当然了,这句话是自己总结出来的,一定带有很浓烈的个人色彩,但话又转过头来说,我们谈亲自之爱,不就是说一说个人的内心感受吗?
至今仍不能忘记初为人母的那夜,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总算闯过了那一关,也许正是体味了这一艰辛过程,以及十月之久的漫长等待,并期望实现做母亲的迫切心愿,才有后来笃定的意志在心里种下爱的种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生根发芽。记得将女儿抱回家的当天夜里,所有的疲惫和疼痛仿佛一下子忘了,我久久的守着小生命看个不停。
我想这就是爱之伟大和神秘,也是任何甜蜜不能比拟的幸福,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有无数个说不出的感慨等待发表,我追求“爱之深则为言”的论调,一切语言和行动,都已深藏在一个父亲或者母亲的行径或者眼神中,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也是天底下最值得信赖的和最经得起考验的。
昨天晚上看了一期梦想秀,被一位母亲感动到涕零。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四十岁的单身母亲,早在孩子四个月时候发现脑积水,以至于影响到智力,也就是孩子四岁的时候,她听说练习弹琴可以让孩子聪明起来,她把孩子送去了,但人家老师不收,说这孩子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后来她想了一个办法,自己去学,完了回来再教孩子,坚持了十一年。当母子俩站在舞台上边弹边唱《亲爱的小孩》,我把视频停在那里伏案哭泣。后来那母亲坦言,说自己并不爱音乐,学习钢琴只是为了儿子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片中那位母亲十几年坚守一个信念:全世界抛弃了他,我不能。她还说,孩子在九岁之前不能说话,现在十五岁,上小学五年级,这样她知足了。她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别的正常的孩子一样成长与生活,再也没有比这更朴素更普通的心愿了,而她却经历了别人想不到的磨难。
这个世界上的男人和女人,最终都要成为父亲或者母亲,不单单说水到渠成的个人历程会自然而然的将我们推到那个位置上去,而是,这样一来付出和得到了什么。我不相信每个人生命中存在既定的缘份等待那里,没有什么理由让做我们孩子的孩子一定来到这个世上叫我们一声父母,而是,我们潜意识里的父性或者母性早已慢慢滋生,直到孩子来了,我们才找到实现爱的出口,可以顺理成章的把孩子捧在手心喊一声宝贝。
养育小生命,是最妙不可言的亲身体验了。他一点一滴的成长,甚至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毫不在意的一个动作,都是让你心花怒放。每一位父母也因为感情视线被亲情蒙蔽的缘故,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可爱的。我想这一普遍感受除了说明爱的真实性,更证明这爱的主观性,有人说凡事不能太主观,但在爱孩子这件事上,没有谁能做到不主观。
至今为止,我最骄傲的莫过于亲手养育了一双女儿,虽然两个女儿各有各的性格和特点,但每一个都让我心怀爱意,我是掏出百分之百的情感倾注于这两棵小树苗上,希望她们健康快乐,陪着她们一起长大,我们在一起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互相爱,互相支持和喜欢,我们在一起幸福的晒太阳,唱同一首歌。我相信没有一帆风顺的生活,但我愿意相信生活因为有了她们才有意义。
因为有了生育孩子的感受,非常同情那些因为身体原因而不能实现这一愿望的同胞们。那句老话说的好:没有生育的女人,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女人。我深信这句话的哲理性和供参考性,只是上帝的天平有时也会倾斜,有些人抱憾终生,这样一来觉得自己够幸运,庆幸命运的天平没被倾斜。既然上帝的手没有遮住头顶的阳光,那还犹豫什么。
我也相信,并不是每一位做父亲母亲的人都是合格的优秀的。这句话等于批判自己,但也正意识这个问题的存在,才至于为人父母除了陪孩子一起成长外有一天蓦然发现其实自己也在成长,在这一点上是否恰恰说明:爱让我们成长,或者说成长让我们学会爱?这个理论还可以运用于长辈身上,我相信很多人最初在对待父母时是茫然的不知所措的,正是通过“养儿才知抱母恩”这句古训,让许多人实现了这个爱的能力。
所以说,爱也是能力的源泉。
昨天下午我去接蕊蕊,后来我们一起去广场逛逛,她看着冬天里光秃秃的树,突然问我:“能不能种一颗这样的树?”我问:“什么树呀?”她奇思妙想:“饼干树,各种各样的饼干挂在树上,好看又好吃。”我当时笑晕了,五岁的小孩竟然这样想。我当场被问住了,就说:“等蕊蕊长大了去发明好不好?”糊弄过去。
其实在每位母亲心里都有这样一本永不忘记的书,在这本书里写满了关于孩子的一切,相当于回忆录,在闲暇的时候,翻上一翻,那些温馨的过往仿佛又来过一遍似的。而且这本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厚越来越有内容,直到有一天老的哪也去不了,这本书就成了最好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