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是个极少外出旅游的懒人,却又在心里无时无刻神往着远方。偶尔外出,到了我心仪的地方,近在咫尺的切肤的存在,依然无法抵消我深深思念着的另一个不在场的远方风景。所以,更多时候我喜欢通过阅读文字完成一次远游
我是个极少外出旅游的懒人,却又在心里无时无刻神往着远方。偶尔外出,到了我心仪的地方,近在咫尺的切肤的存在,依然无法抵消我深深思念着的另一个不在场的远方风景。所以,更多时候我喜欢通过阅读文字完成一次远游,去认识一个地方,认识一个或是一群可爱的人。
今夜,我将又一次梦在他乡——赵日超先生散文《梦里依稀看淮安》中的淮安。
淮安作者赵日超先生,除了仅有两次他告诉发表我小文的电话,听过他略带乡音的普通话,知道他的工作,心领他对我文字的喜爱,其他不很清楚。赵先生的简历中有诸多冠名,我并不以为然,真正令我信服的还是他的文章,赵先生确是极有才情的一名旅游文学健将,我在读到《梦里依稀看淮安》时,深有此感。
《梦里依稀看淮安》是一篇俊美、坚实的旅游文化散文。我自己也曾写过一些旅游文字,写游记容易,但要写出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品性,不容易。赵先生文字里的淮安已经自成一个世界。我并不曾亲身经历,只是凭着阅读他神秀的文字,追寻着他笔下一个人、一府衙、一古刹、一座桥、一条街、一棵树,我一样为淮安深深折服,为淮安心潮起伏。
很显然,这六个小小的“一”,是赵先生的精心剪辑,也为我喜爱和佩服。淮安于我虽是个未知的远方,妄自揣度,可能也和我所在的庐山风景区一样,许多东西都被大家写了又写,再去一一陈述,没有多大意思,也很难超越一些大家的作品。赵先生是非常聪明的,尽管六个“一”不可能涵盖淮安的全部,但一经作者有情有味有思的笔墨点染,变成一个一个独特细微而斑斓的点,点点星光,异样迷人。
我们看到了,淮安历史的天空有最现实的中国官僚衙府,也有失意文人吴承恩的神话空间——有趣的是“一生与官无缘的吴承恩,怎么也没有想到,正八品的他会因他的《西游记》而名扬天下,能让他居住的小镇光芒四射”。中国的文化中,庙堂文化太多,留给妖魔鬼神的空间太少。没有神话的世界是乏味的,没有神话的心灵也一定是世俗的。我爱蒲松龄《聊斋志异》多一些,是因为蒲松龄的文字为我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女性形象。但《西游记》的孙悟空一形象同样为我喜爱。在今天,《西游记》依然是少年儿童必读经典之一,吴承恩和他的《西游记》依然是淮安的骄傲,孙悟空的灵魂是否会对环境构成精神的图像?我不敢说。“纵观古今,八戒这一形象无处不在。官场上有几个像孙悟空那样敢“闹天宫”、“摘仙桃”、“砸玉帝”的父母官。”我们很可怜,大概只有在孩童,或是成人后喝酒失之癫狂的时候,一群今天的猴子才会拥有片刻的自由自在,才会念想起《西游记》中一只猴子的英勇吧。
当读到运河的帆影黯然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中,千年古刹一夜之间成瓦砾片,像上演一出荒诞闹剧一般变成腌菜厂,我能感受到赵先生手中的笔是沉重的,艰涩的,请允许我大段引用原文话语:
“运河的帆影远离古镇而去,漕运、榷关、码头、渡口、水工都定格在那个远去的时代。因水而生的空前繁荣变得越来越飘渺,只留下四大寺庙的遗址,一段时期,除了散发出酱醋特有的气味和老卤大头菜的咸味外,很难再找到一点历史的痕迹。再后来,我们看到了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崛起,却有了运河干枯的童年缺憾,有了运河浑浊的河水,这个憾事是非常残酷的,它剥夺了一代人甚至后代人最可宝贵的童年欢乐。没有历史的陈迹和倚靠在古寺庙红墙上晒太阳的乐趣,没有了晨钟暮鼓的回荡,没有焚香叩拜的记忆,一个人的童年里缺少的东西太多了,这样的童年是完整的吗?!这样的缺憾往往会影响着一个人全部的人生。”
没有一味欢呼,更不是冷嘲热讽,作家只是一字一句沉重地传达一种悲悯和苍凉。我们因此读到了风景背后,文字底层的作家个人的良知和他的思想锋芒。这是一个作家的自省精神,就像血脉一样贯穿于他的整个作品之中,赵先生是诚恳的,动情的,当这种忧愤推动着作家,他无法使劲微笑着去维持一种宽容,他开始连用?!,他无法回避,他无法不面红耳赤,言辞咄咄了。因为,他为那片土地而写作。
2005年,这座千年古刹,在沉寂300多年后,终于修得正果。遥想高僧济平法师驻足闻恩寺山门前,手中松松地持着念珠,一心事佛的情景——身在闹市一隅的赵先生是否在那一天,看见了佛的微笑?
我还对赵先生笔下的“那一条街”很感兴趣。一处地方文化不仅凝固在一些代表性的建筑中,还活化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中。那么街巷,是最集中地呈现这种文化特质的,那里有他们祖先曾经以独有的方式享有过和创造过的生活留下的痕迹,或是背影。令人担忧的是,许多风景区的街道,都几乎是统一翻版出来的楼房店铺,车来人往,旅游纪念品以致土特产也似乎全国统一生产出来的。数百年数千年的风雅与富有浓缩在一张张明信片、扑克牌中廉价出售,我们今天的生活充斥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在一声一声的吆喝中,文化被推得很远。曾因漕运及盐商聚居而富甲一方的淮安石板街,在今天,是否能在滚滚红尘之外,富有、风流如昔呢?赵先生这样说:
“走进这条街道,就如同走进华夏的历史,却很难触摸到他们曾经的过去?远方苍茫,远方已远。除了一个模糊的背影,祖先们的荣誉、骄傲,祖先们的功名、利禄,都已零落成泥,化作尘埃。祖先们带给自己的那份自豪和优越,早已让位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与日子……”
“那些随处可见的楹联,那些随便搁放的农具、石磨,还有那些在一杆烟斗下饱经沧桑的脸庞,还有那个旁若无人正在浣衣的少妇……都在真实地告诉你,昔日的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最真实的,唯有对生活、日子以及一份精神的守护和演绎。”
淮安到底是幸运的,雨打风吹过后,繁华褪去,还有一份宁静的淡泊,一份精神的守护。这样的文字不像是在街道的入口,几块赫然入目的石碑和四大名人的头像给予的灵感,而是来自街巷深深处,隐藏着一个侧门让给文化的探访者进入。赵先生对了,他找到了这个侧门。
天色微明。我的梦游淮安之程在赵先生“最后把伞合拢”时依依惜别。美丽的淮安写在书上,写在图片上、写在建筑上……不朽的魔力却写在角落,写在大地深处,写在某种不明确的行走和寻找的远方……
祝福历史文化深厚的美丽淮安!祝福淮安的朋友!
201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