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以汉字为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领会古人的思想,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来滋润我们的心灵中还依旧存在的干涸的文化土壤。至少,我们还可以少犯一些因无知造成的文字上的错误。闲暇时,还可以做一些文字游戏,享受
以汉字为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领会古人的思想,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来滋润我们的心灵中还依旧存在的干涸的文化土壤。至少,我们还可以少犯一些因无知造成的文字上的错误。闲暇时,还可以做一些文字游戏,享受轻松快意的生活,增添文化的乐趣。
每天面对汉字,我的脑际总会有冒出许多念头来。这一个个的汉字里面,到底还有多少我没有学到的知识啊!它们就像一个个鲜活的历史的精灵,携带着先民们的思想和影子,不断地向我传授着它们的过去,讲述着此前发生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深深地热爱着汉字。我把它当作自己的老师,虔诚地像一个忠实的信徒,景仰着它的伟大和深邃、承受着它雨露的滋润、体验并快乐地享受着汉字给予我的每一分无私的恩赐。
汉字是神奇的。一位中文老师在美国教汉语,在黑板上写了“己,已,巳”三个字,已经把那些洋学生搞得晕头转向了。汉字并不难认,如果细加介绍,他们应该很容易就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的。
汉字是有灵性的。它的灵性都附着在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身上。我们的头顶上,时刻都在闪烁着汉字的光环。很多时候,我会独自面对着眼前一个个汉字,痴痴地发呆。倒不是我不认识它,不明白它的含义,而是在感叹它的深邃和博大,感叹古人造字时的巧思,那笔画里面还蕴藏着多少秘密,我还可以从中学到多少东西。当你用一种安详宁静的、不杂尘埃的心境去感悟汉字的时候,它便会从纸面上倏地跳出来,平静地坐在你的面前,向你讲述一个个古老神奇的故事。
传说是仓颉造了汉字,他生有四只眼睛。造字成功之时,“天雨粟,鬼夜哭”。既然是传说,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仓颉在汉字形成的历程中,是做出过很大贡献的。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
汉字的创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可能是由某一个个人独立完成的。
先民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产生于他们生活的年代,深深地烙着那个时代的印记。研究汉字,可以窥视到古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他们要表达的思想,思考问题的方式等等。汉字本身,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造字方法主要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一说法始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在仓颉造字的年代,已经使用了这些方法,只是没有归纳出来罢了。或许已经总结归纳了,而没有流传下来。要知道,秦始皇时代有过一次书籍的大灾难。对于汉字的研究,大家可以读一些专著。我之所以想谈谈汉字,只是希望,了解了汉字的内涵,能够使我们在运用汉字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时,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清楚,尽可能地让读者不产生错觉或歧义(如果刻意地要达到那么一种效果,则另当别论),至少不要误解我们的本意。
§古代的自然环境
古代的中原地区,有着大片的森林。众多的野生动物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仅从汉字的外形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至少有虎、豕、鹿、兔、鸟、隹、羊、牛、象、咢等。河南简称“豫”,这是一个手拿棍子赶象的会意字。而“象”就是那种陆地上体型最大、长着长长的鼻子的动物的象形。而美丽的“丽”字便与鹿有关。鹿跑过以后,卷起一片迷雾,人们称那从鹿的奔跑的蹄下扬起的迷雾为“塵”,也就是今天的“尘”的繁体字。值得一提的是,在“塵”之前的更为繁琐的写法是,“土”的上面有三只“鹿”,用以表示众多。类似的用法还有“集”字,上面也是三个“隹”的,用以表示一群雀类的鸟聚集在树颠。
那时的河流绝大部分是清澈见底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河流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类。西北的沙漠化还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中原一带奔跑着成群的麋鹿,很自然地留下了“逐鹿中原”的说法。而且这片地方还生活着很多的大型食肉类动物,特别是老虎。“苛政猛于虎”、武松打虎等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此外,还常有熊出没。不然,不会有“熊掌鱼肉不可得兼”的说法。
阅读古籍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帝王得了天下以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营造宫殿,阿房宫、未央宫、长乐宫乃至以后的紫禁城、圆明园等。土木之工,不可擅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要知道,中国的古建筑区别于西方其他人类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木结构。这是需要大量的木材的。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在当时的咸阳、长安、洛阳、开封等大都市周边,并不缺少大面积的森林。里面有数量巨大的参天大木可供采伐。只有有了这样庞大的面积的森林植被,才有可能供养成群的飞禽走兽。据资料记载,仅康熙帝一人,一生中打猎杀死的老虎就有两百多只。要知道,研究表明,一头老虎的生存约需要一百平方公里的森林才可以的。
湖北这块地方,自然条件不是很好。湖北简称“鄂”,本意“在多咢的地方建立起来的城”。“咢”是鳄的本字,多半为今天我们常说的扬子鳄。右耳刀“邑”表示与城有关。荆:一种带刺的灌木。成语有负荆请罪。楚:一种丛生的灌木。我们可以想象,那里是一个到处长满荆棘和灌木,且鳄鱼肆虐的地方。作为地名,荆在湖北。楚,包括今湖北、湖南的绝大部分。
§先人对自然的敬畏
在人类发展进程的初期,古人对大自然产生的想象是抱着一种敬畏心理的。古人靠打猎采果维持生命和种族的延续。在生活和围猎过程中,他们深深地认识到了野兽的可怕,特别是那些大型食肉动物。古人们目睹过自己的同类被野兽戕害的惨痛场面,也见到过电闪雷鸣,闪电引发了森林大火,而那些吃人的野兽竟也被大火吓得四处奔逃。苍天的神力让先人敬畏,他们便拿出他们的最好的东西敬献给上天。他们制作了供桌,用双手虔诚地摆上了丰盛的肉食。这便是“示”和“祭”告诉我们的故事。
古人走出了山洞,住进了房子的同时,他们当然也不会忘记在室内继续表示对上苍的敬畏和虔诚,同样要祭祀的。“宗”就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故事。
我们的先人对很多的自然现象解释不清楚,而从内心又想了解事情的真相,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才促成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只好借助于占卜这种形式,来获取来自上苍的启示。他们找来了龟甲和动物的肩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