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白居易年轻为官时,直言敢谏。《资治通鉴》就记载他在朝堂之上面斥唐宪宗说“陛下错”,只这一句就震怒了皇帝,差一点杀了他,幸得宰相相救,才免得一死。所以他也留下了“曾犯龙鳞客不死”,“世事从今不敢言”的诗
 白居易年轻为官时,直言敢谏。《资治通鉴》就记载他在朝堂之上面斥唐宪宗说“陛下错”,只这一句就震怒了皇帝,差一点杀了他,幸得宰相相救,才免得一死。所以他也留下了“曾犯龙鳞客不死”,“世事从今不敢言”的诗句。休官之后,不仅闲适恬淡,还过上了饮酒作乐的悠闲生活。《卯时酒》这首诗就是他这时思想的真实坦露。
卯时,是指每天早5时至7时,日出卯时,就是这个时间。这个时候也正是人们吃早饭的时候。可见白居易写的是早饭时间饮酒。俗话说早晨饮酒一天醉,他不怕醉吗,看来是不怕的。不仅不怕,还创造了饮酒新方式,喝出了饮后的新体会,悟出了对一生经历的新观点。
说他创造了饮酒的新方式,有两点可证。一是起来就喝,请看开篇“佛法赞醍醐,仙方誇沆瀣”。先把释道两家认为最美好的醍醐、沆瀣抬了出来,大加赞美。但笔锋一转“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说你道家餐饮朝露又如何呢,就是饮一辈子,也难成仙;你释家醍醐灌顶又咋样呢?就是到老也难成佛。都比不上卯时酒,喝下去是那样的神速见效,卯时酒的功力是你们那两样东西的多少倍呀!作者已把卯时酒赞赏到极点;第二就是一杯三咽。“一杯置掌上,三杯入腹内”。设想,作者把酒杯放在手掌之上,嗅其香味,观其液态,赏其酒具,之后再分三次喝入口中,或一饮而尽,分三次咽下,是多么惬意的一幅饮酒图画?没有亲身体验,或不形成这样的习惯,是很难去做这样细致描写的。
酒喝下去,又怎样呢?看作者那种舒坦劲:煦若春贯肠,宛如日炙背。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当时遗形骸,竟日充冠带……,是说酒入腹中,那股温暖就像春天的气息贯穿肠胃,像暖和的太阳晒在背上,不独体身舒畅,还能壮人志气,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忘记了功名利禄,连官服官帽都不要了,就像黄帝做梦游于华胥氏之国一样,回到了天地未分的混沌时代。饮后的那种体味、感觉,一览无余。这恐怕就是作者对饮酒的新体会吧!
诗中,作者在尽量享受酒后的舒坦之时,不免想起了自己一生走过的道路,亦或险些被杀的惊悸还没完全消除。接着作者又不惜笔墨地道出酒入愁肠的感受。“一性即完全,万机皆破碎。半醒思往来,往来吁可怪…”人的天性啊,有各种机巧之心又有何用?想起过去之事便惶恐不安。为官二十年,有宠辱,有忧喜,前年离开了朝廷,今年又丢弃了黑色的官盖,像鱼一样又回到泉水之中,像蝉一样从蝉蜕中钻出来,这些年的是是非非,就不要去分辨了,要像卸掉包袱一样率意而行,没有疑虑和挂碍,只要正气存于心中,功名利禄可抛到九霄云外了。这是作者一生的感悟,是为官之后,在卯时酒中悟出他所有经历的新观点。
“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况兹杯中物,行生长相对。”卯时酒喝完,回顾五十年来的历程,没有任何一天心情是这么好的。欣慰了。更何况还有美酒时时和我相伴,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