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其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关注他们的精神卫生,维护他们的精神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2009年,我国政府已经将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防治纳入国家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其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关注他们的精神卫生,维护他们的精神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2009年,我国政府已经将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防治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
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状况到底怎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导致的青少年自杀,在全球青少年死因中居于第三位。我国有3.6亿儿童青少年,这一人口群体精神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其精神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据统计,中国儿童医学研究中心的各临床基地平均每天接待的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多达五百余名,一年接待的病患达到十六万左右。第19届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学术会议(2010年6月2日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已经超过国际15%-20%的平均水平,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困扰,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显。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就其社会学因素来分析,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儿童青少年学习和就业压力大。这是诱病首因。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除了孩子在校学习外,还要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迫使孩子把过多时间放在学习上,往往造成孩子学习压力过重。许多父母过分追求完美,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这种不良的亲子关系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障碍。家长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出现恐惧心理甚至引发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实,学生在校学习的负担已经不轻了。不少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让许多学生感到读书“太苦了!太惨了!”在看似安逸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习任务重、就业形势严峻等,成为少数大学生引发精神疾病的诱因。在我国,每年各高校都会有学生因患上精神疾病而休学或者被送去精神病院治疗,其中,比较严重的是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障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节奏随之加快,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放松身心,往往导致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发生。
——留守儿童和单亲儿童缺少亲情。这是诱病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约有5800万留守儿童。这些处在“幼苗期”和“花季”的孩子,由于长时间远离父母,缺少来自父母亲得不可替代的亲情,使他们得心灵深处积聚着孤独和脆弱,久而久之便吞噬了他们柔和美好的性情,甚至造成了他们的精神障碍和疾病。随著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有关研究表明:单亲儿童患上精神分裂、精神抑郁的机会是其他儿童的两倍。因为缺少母爱或父爱,单亲儿童容易产生自闭的性格;可有的家长又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使孩子养成骄横放纵的性格,凡事以自我为中心。长此以往孩子便形成心理障碍甚至导致精神疾病。
——独生子女受到溺爱与过分管教。这也是诱病原因之一。据有关部门推算,目前我国独生子女达到1亿之多。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如此大规模的独生子女群体,其成长风险之大,当问引起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目前,精神疾病也正在侵蚀着独生子女。有关专家指出,眼下独生子女一代的儿童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叫“蛋壳现象”——外表看起来很坚强有个性,但一敲就碎,心理非常脆弱,承受不了一点儿挫折与失败,很容易走极端。在“421”结构的家庭中,独生子女是祖辈和父辈的心肝宝贝,一方面在物质生活上倾其所有满足其需求,一方面望子成才期望值特别高,不断给孩子加压力,加之缺乏亲子间沟通理解,导致孩子适应社会能力差,引发厌学、抑郁、焦虑、冷漠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沉湎于虚拟世界上网成瘾。这是也是诱病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症”成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并已为医学界所界定。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互联网已经成为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目前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8400万,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50万,占19%。而对于许多青少年网民来说,上网的首选内容就是网络游戏。与很多国家相比,我国中学生使用互联网人数的比例较高,使用时间也较长,平均每周使用时间为8.98小时,在假期高达21.34小时。“网瘾”除了使青少年无心学习,成绩下降外,还会对他们身心健康造成一定伤害。“网瘾”患者多表现为羞怯、多疑、悲观、自我中心、缺乏自信、控制冲动困难;对待事物的态度较为消极,容易忧郁、焦虑,情绪不稳,具有强迫、神经质倾向。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会产生不安、焦躁、失眠、情绪低落、心情不佳、思维迟钝等戒断症状。“网络成瘾症”达到一定程度时,还会引发犯罪。从各种角度对青少年犯罪心理进行剖析,我们发现许多青少年犯罪者的冷酷、凶残与网络游戏不无关联——时常沉迷于虚拟世界的暴力较量中而不能自拔,当他在网络游戏中形成的心理惯性延伸到现实世界中时,悲剧便发生了。
——家长无视孩子精神疾病的存在。这是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得不到及时诊治的主要原因。儿童正是心智发展的时候,心智的发展自然有其快慢,所以很多家长就把孩子的一些行为当做是心智还没发育好的表现。并且,我们一直以来的传统观念就是重视器质性病变,而相对忽视功能性病变,至于具体到精神疾病上就更得不到重视了。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家长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父母对儿童心理卫生缺乏了解,当孩子出现一些情绪、行为问题,不知道去哪里就诊;二是父母缺乏“讲究精神卫生,注重身心和谐”的健康观念,在孩子患有精神疾病时“讳疾忌医”,宁愿带孩子去内科看病,也不愿意找心理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