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撞人喊爹事件已经过去有些日子了。新闻中得知,肇事者既遭人口诛笔伐,又被羁押。我观看完新闻,心里肯定:这是应该的!但是当看到对肇事者和他爹的道歉,“大家”似乎并不接受,一片质疑声:父子作秀!我乍一看也不
撞人喊爹事件已经过去有些日子了。新闻中得知,肇事者既遭人口诛笔伐,又被羁押。我观看完新闻,心里肯定:这是应该的!
但是当看到对肇事者和他爹的道歉,“大家”似乎并不接受,一片质疑声:父子作秀!
我乍一看也不痛快,因为肇事者给我的印象极差,特别是“喊了爹”让我更厌恶。正如你眼前有一个感觉很块的东西,切开它后,第一时间并不会承认它的好。但当肇事者父子道歉完后,我的意见不再和“大家”统一战线了。我的意见是,他是做了坏事,是一个坏蛋,坏事不能弥补了,可坏蛋有道歉认错的必要,已经声泪俱下了,你怎么能再一边倒的否认他?不道歉认错说他是坏蛋,道歉认错了又说他是作秀,到底要他怎么做呢?
而看“大家”似乎比受害人家属更激动更不理性。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意思等同于坏人能够改良是最可贵的。如果你不给他改良的机会,请你给他认错的机会。认错意味着浪人有回头的意思,坏人有改良的倾向。试问“大家”:你是愿意接受一个拒不认错的坏蛋,还是愿意接受一个坦诚认错的人呢?
能够坦诚认错,他就不是一个坏蛋了,而是一个犯了错的人。又试问“大家”:谁没有犯过错?
也许有人会说:“他罪不可赦!”
告诉“大家”,先前我也跟风似的义愤填膺地写了一篇对做坏事喊爹的文章,即《评论“我爸是李刚”事件》,批肇事者,也批制度,要监督他们。
谁都知道肇事者是有罪的,但他家人并不有罪,就算是他爹,要定他的罪也要等检查机关检查后认定了才能下定论,不然是没有道理也没有意义的。他是官,就要用官场手段来证明。没有证据前,他只能算是一个犯罪人的爹,并不是他也犯同样的罪。对他的道歉,有什么理由认为他不诚恳,作秀呢?难道我们能说他是为保官位而走悲情路线?如果一个官要靠悲情来夺取同情,相信他是一个没有实力和没有寿命的官。如果他是这样的人,我们不用怀疑他,他会自己下台的;如果他不是,那么我们岂不是冤枉了他?所以,对他的道歉,我们还是不要太多指责,口下留人吧!
终究我们不是相信某一个人能够一手遮天,而是相信政府,相信多数官是好的。要是他有问题,官方就应该主动调查的,而不是等着我们口诛笔伐。至少在这个时代我们要这样相信。
当然,现在的制度是不完善的,社会风气也很差,大多数人钻进了“钱眼里”。但是制度不是生来就完善的,而是日渐完善,徐徐渐进。所以我们既要推进它完善,也要监督它走样。
对于制度下产生的问题,要归结制度,而不是单抓住个人问题不放,而忽略大问题。也许也有人会说:“我们抓住个人问题就是为了改变大问题。”如果这样可以解决,我也不反对,不过,对于解决问题之外的,譬如现在的道歉,就不要“一并敌意”了吧。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痛打落水狗,不给它喘息的机会。请问:“肇事者李刚之子是这样的“落水狗”吗?”他如果是,他上岸后会咬谁?要咬谁?如果他不是,我们为什么不给他喘息的机会?
他是“官二代”的代表,自小在权势的熏陶下,会显得高傲些,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这些不能否认。但我们除了一时痛快指责外,要形成一种习惯,增加监督力度监督类似者,增加舆论影响力影响类似者,而不是仅抓住他不放,忽略后来类似者。
“官二代”和“富二代”正不可避免的与“贫二代”发生矛盾。前两者的优势就是后者的劣势,因此矛盾不可避免,也不容易解决。可以减少矛盾的方法之一就是制约前两者的地位,提高后者的地位,从而尽量达到平衡。假若平衡,就可以相互制约,矛盾即可减少,社会风气也将随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