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萧红
作者:瞋目时间:2025-04-23 15:23:18热度:0
导读:近不惑之年才去读萧红的文字,作为中文系毕业多年的我甚感惭愧。这同时也多少折射出了萧红在现世的冷落。但我又感到特别的欣喜——为我只读一遍就懂得了萧红和她的文字。因为慈悲,所以懂得。读书,尤其读名著,非有
近不惑之年才去读萧红的文字,作为中文系毕业多年的我甚感惭愧。这同时也多少折射出了萧红在现世的冷落。
但我又感到特别的欣喜——为我只读一遍就懂得了萧红和她的文字。因为慈悲,所以懂得。
读书,尤其读名著,非有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及敏锐的文字领悟力不行,否则,只能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好似孙悟空的“到此一游”,全没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深切感受。
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因为学习《祖父的花园》一文,他语文老师大大赞赏《呼兰河传》的名著性,令我儿子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一个劲地向我咨询如何购买一本《呼兰河传》。
几经周折,我才在新华书店为他购得一本大开本的《萧红精选集》,他捧若至宝,爱不释手,竟藏匿起来,占为己有,我也只好称他不备搜查出,偷读为快。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一读,让我大吃一惊:这分明是能和沈从文的《边城》相媲美的一篇天才小说。
在看似絮絮叨叨的啰嗦中,坦露的全部是真实;在看似散散漫漫的行笔中,彰显着结构的匠心独运。特别以儿童的眼光和心思吐出的语言,看似拙,实则大巧,生动单纯而又形象饱满,具有生命的质感;句式灵活而又随意,表述任性自由。尤其第三章,我认为写得最美,是全文的极致。萧红不是在向别人讲述故事,而是自己对自己诉说着心里的话。她不管别人,只放任自己按自己的方式去说给自己听。“摆脱了一切的束缚,任情地歌唱,自由地发表着那从土里滋长出来的个性。”(周作人语)
萧红说,有各式各样的作者,就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她就是一个独特的作者,她的小说就是一个独特的小说。《呼兰河传》就是她成功的典范。她的小说象小说又不是传统的小说样式,象散文却又有小说的影子,象诗却比诗更加自由更加娓娓而谈,这种只属于她自己特有的“诗化的新型小说样式”,令当时的文坛青目折服。不仅如此,让人震撼的是她短短九年的创作活动竟文绩不俗,文字虽然忧郁伤感但并非病态、驳杂,而是风格明丽,有巨大的文化含量和深刻的生命体验,内含英武之气,“精神是健全的”。(鲁迅语)萧红和她的文字,无不在启示着文学的未来。
我之所以要写下这点文字,是想提醒自己和更多现代人和后来人,不要因为生命的短暂而冷淡了她和她的文字,不要因为作品少而漠视了一个天才对文学的独特价值和个人贡献。昙花一现,流星一闪,烟花一绽,虽短,但光彩多目,芬芳了人间,绚烂了文坛。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海涛闲话。
是时候了,我们都应到她的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2008年4月10日